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航运前瞻/香港航运业创新五大方向\钟鸿兴

2025-02-18 05:02:1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发展,今年将完成构建港口社区系统,增强港口竞争力。

  笔者在上一篇文章(见2月17日A17版)中讲解了香港航运物流业要发掘新货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巩固及提升香港的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地位具体建议。笔者会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制定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协调机制

  目前大湾区内港口码头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功能定位重叠、资源竞争无序等问题,制约了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成立大湾区港口码头协调机制,令大湾区内港口码头各有定位依归,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

  在航线布局方面,统筹规划大湾区港口的国际、国内航线,引导各港口差异化开辟航线。例如,鼓励香港重点发展欧美等远洋航线,深圳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线连接,广州港则优化沿海及内河支线网络,实现航线资源互补。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大湾区港口码头的新建、扩建项目进行统一评估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在资讯共用方面,搭建大湾区港口资讯共用平台,整合各港口的货物装卸、船舶动态、仓储等资讯,实现资料即时共用。

  二、数位化港口资讯共用平台

  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智慧港口发展,2025年内将完成构建港口社区系统,促进航运、港口及物流业持份者资讯互联互通,增强港口竞争力。实现货物即时跟踪、智慧仓储管理、优化运输路线规划等功能,提升物流服务效率与透明度,满足新货源对物流服务品质的高要求。运输物流局已委任香港物流供应链多元研发中心建设港口社区平台项目。

  港口社区平台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综合性资讯共用与协同作业平台,将港口运营相关的各方主体,包括港口管理当局、航运企业、货代公司、海关、检验检疫机构、金融机构等连接在一起,打破资讯孤岛,实现资料即时共用与业务协同办理。平台能即时共用货物运输状态、船舶动态、港口作业进度等资讯,各方主体可随时获取所需资讯,提前做好业务安排。

  三、打通内地货运铁路引流到香港

  过去5年,笔者经常被邀请到内地港口码头考察调研,了解当地港口码头集团战略布局思维后,得悉虽然是发展港口航运水路业务,但在战略布局上是把周边的货源引导到码头,包括铁路货物、空运货物、陆路货物,形成“多式联运”立体布局,为此布局安排,会加建接驳铁路到码头、打通海空联运标准、打通及开阔陆路运输网络。

  现时南沙港、盐田港,甚至珠海高栏港等都有铁路直达码头,发挥当地“公铁水”(公路─铁路─水路)联运优势,把中欧班列的货源引导到码头,直接上大船出海外。

  国家高度重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在“一国两制”政策下,内地与香港签署了一系列促进经贸合作的政策文档,为香港开展货运铁路对接中欧班列提供了政策保障。打通内地货运铁路最后一段到香港,发挥香港多式联运优势,对接国际市场,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思维。随着跨境铁路货运列车开通,内地供港物资运作便可进一步加强。

  打造绿色航运产业集群

  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航运走廊

  构建绿色航运走廊,是践行国家减碳绿色发展目标、提升区域航运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未来两地政府可在税务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绿色航运企业和项目倾斜。加强政策协调,消除政策壁垒,为绿色航运走廊建设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依托大湾区内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的产业优势,亦可打造绿色航运产业集群,涵盖船舶设计制造、新能源研发、航运服务、环保设备生产等领域,形成完整的绿色航运产业链。

  五、培养航运物流业复合型人才

  过往多年,香港及国际市场对于行业专业人员需求极大,因单一行业专业人员有长期行业经验,能解决专业范围的问题。当前航运物流业面临着人才短缺、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高品质发展,随着航运物流行业近20年的高速增长及转型,已转变为多式联运管理思维,要有世界观,亦能掌握地区优势,更能应用科技,甚至能推动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这种多元航运物流专才,正是现代航运物流业企业渴求的人才。因此,要培养一批多元人才,必须要推行“产教融合”实施方案。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为破解行业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产教融合,能够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出适应物流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物流行业的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

  (作者为香港物流商会主席、武汉市政协委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