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绿色金融/中国首个绿色主权债券框架出台与国际对标 吸引外资参与\瞿亢

2025-02-22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中国财政部最近发布了首份绿色主权债券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为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提供基石文件。这亦标志着中国将绿色金融进一步向国际市场推进,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心和成果,并对促进离岸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起到宣传和引领作用。

  绿色主权债务框架的背景和内容

  全球绿色主权债务市场蓄势待发。根据彭博数据统计,2018-2024年间,全球总共发行155支绿色主权债券。其中2024年,共16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绿色主权债券,合计发行规模709.2亿美元等值,但与传统债券相比,主权绿债市场的规模还是相对较小。随着各国绿色发展意识不断提高,对绿色项目资金需求日增,我们预期未来绿色主权发行量将有望在更长的时间内呈总体上升趋势,成为绿色金融的新兴细分市场。

  《框架》下资金投向支持建设美丽中国。按《框架》所述,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所得的资金将全部用于中国合格绿色支出,包括直接项目投资、项目运营支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退税等。同时,对筹集所得绿色资金用途亦有严格规定,并可和由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中的相应绿色活动项目相对应。具体来说,即会投向清洁交通、可持续水资源与废水管理、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环境可持续管理及修复、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从而吸引全球资金支持中国整体绿色转型,助力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框架》的制定同时参照了中国及国际标准。《框架》的设计和要求参照了中国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2022年版)》及国际资本市场协会发布的《绿色债券原则(2021年版)》。在满足国际市场上常用的绿色债券准则的同时,也能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相关项目对应。故此,透过《框架》发行的绿色主权债券将可同时满足国际以及中国标准,可有力地吸引海外资金和投资者。

  《框架》推出的意义

  一是在国际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范例。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认知逐渐加深,各国政府不断强化绿色发展意识,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以支持相关领域投资与建设,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考虑到政府在推动本国绿色发展上的决定性角色,发行绿色主权债券是各国政府践行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可向市场发出积极的讯息。是次《框架》呼应中央“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此外,《框架》亦向国际投资者传达明确信号,即中国完善全球环境治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视和决心。未来以此《框架》为基础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将持续向世界表明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做出不懈努力。

  二是促进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开放。中国以此《框架》发行境外绿色主权债券,由于可同时满足国际及中国标准,将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引起广泛关注。这一方面将加强中国绿色债券设计、技术标准及规则制定方面的国际交流,推动国际对中国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标准的认可,促进形成国际共识。另一方面,境外绿色主权债券发行也将对其他中资企业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其未来更多地方采用中国与国际标准共同认可的绿色标准进行海外债发行,最终推动中国与国际标准统一。

  三是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投资中国内地。发行境外主权绿色债券预计将会吸引专门从事绿色债券投资的国际投资者及机构参与认购,这将可令中国境外主权债的投资者基础进一步扩展,提升中国主权债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四是为中资企业于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提供更丰富的定价标准。现时,中资企业在境外的绿色债券定价主要是参照其自身一般债券的二级市场价格进行纵向对比,但此做法实际上难以在价格上反映出发行绿色债券的优势。未来,当中国财政部基于《框架》在境外发行中国绿色主权债券,将可为其他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提供更为直接的定价基准,有助于完善中资企业绿色债券的定价曲线,从而引导中资企业对绿色金融更为关注,加大推进绿色发展的目标的力度。

  总括而言,《框架》的推出,将开启中国绿色主权债券走进国际绿色金融市场的新一页,也为全球的投资者打开投资中国绿色转型的大门。《框架》的推出也向全世界传达出中国坚定落实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以及具体的行动方向,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示范和贡献。

  (作者为中国银行(香港)可持续发展策略总监、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副会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