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创科了望/财政预算案的科创内涵\陈迪源

2025-02-27 05:02:2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初创生态概览

  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仅回应了当前的经济挑战,更为香港长远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预算案的亮点与潜在影响,并特别聚焦于科技创新相关政策。

  预算案提出至2027/28年度削减政府经常开支7%,并适度增加发债规模,这一举措在确保财政可持续性的同时,为未来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尤其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与资源配置,展现了对科技驱动经济增长的坚定承诺。例如,政府预留1.8亿元的“创科加速器先导计划”,按一比二的配对比例资助初创企业服务机构,丰富本港的初创生态圈。此外,政府通过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推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及绿色科技等领域的研发,进一步巩固香港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的地位。

  战略布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本次预算案的重点之一。政府积极运用DeepSeek等先进工具,并计划定期举办技术研讨与实验室交流,与学术及业界专家合作,确保香港在AI领域始终站在技术前沿。此外,政府通过金融管理局与数码港合作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沙盒,促进银行业的创新与效率提升。建议进一步整合业界、监管及学术界资源,共同研拟标准化指引与风险防控机制,推动AI在金融、医疗、物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数据经济方面,政府启动沙岭数据园区的改划程序,预计年中完成并推出市场。这一举措将为香港的数据经济及资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笔者建议结合智慧城市及物联网技术,探索先进的数据管理与应用场景,推动数据经济成为香港新的增长引擎。

  拓展虚拟资产与金融科创

  香港近年积极发展虚拟资产生态圈,成为全球虚拟资产、区块链及Web3技术的重要枢纽。政府即将发表第二份《虚拟资产政策宣言》,探讨如何结合传统金融服务优势与虚拟资产领域的技术创新。

  此外,政府已就引入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监管制度向立法会提交条例草案,预计条例通过后将进一步推动虚拟资产市场的规范化发展。笔者建议充分结合香港在金融及科技方面的优势,推动跨界合作,完善监管机制,并大力探索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北都加快发展创科产业

  “北部都会区”是本次预算案的战略重点之一,旨在加速创科产业发展,深化大湾区合作。政府预留37亿元加快完成香港园区第一期的基建及公用设施,并计划发展新田科技城及沙岭数据园区。这些举措将为香港经济带来每年520亿元的贡献,并创造约5.2万个职位。建议政府加快项目落实步伐,并建立成效评估机制,确保资源投入能真正转化为经济动能。

  研建跨境创新合作平台

  数码港积极与前海管理局对接初创企业落户两地园区,至今已有十多家数码港企业探讨落户前海。笔者建议借鉴内地在基建推动及跨区合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整合大湾区各城市的会展中心、加速器园区等资源,推动更多“一区两园”模式。同时,可探索建立跨境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资金、人才及信息的高效流动,提升香港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公共服务迎接数码转型

  政府透过“一网通办”、“智方便”等平台推动公共服务数码化,提升市民办事效率。笔者建议在推动过程中重视个人资料保护与数据安全,并设立反馈机制,持续优化服务功能与流程。此外,政府计划推出“数码企业身份”平台,促进企业使用电子服务及进行数码交易,进一步提升政府处理效率。

  加大教育与青少年科技培育

  预算案在STEM教育及青少年科技培育方面投入大量资源,邀请科技园公司及数码港旗下科企与学生互动交流。笔者建议扩大合作范围,引入海外优秀企业资源,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计划等多元模式,培养未来创新人才。此外,政府推动校园编程及人工智能学习,结合理论学习及实践应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对创科应用的兴趣和能力。

  推动健康与生命科技发展

  政府通过“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资助计划”,支持本地大学设立生命健康研发院,促进跨院校、跨机构和跨学科的合作。笔者建议整合医学、工程、数据科学等多领域资源,推动前沿医疗技术及健康管理策略的研发,从而有效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并为未来健康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香港特区政府正积极构建具竞争力的未来型经济体,若能有效落实这一前瞻性发展方向,香港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创新及科技枢纽的地位,同时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今次预算案不仅展现了政府的远见与决心,更为香港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将迈向更加繁荣与可持续的明天。

  (作者为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