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年轻人在港置业,可增加他们对香港的归属感。
去年财政司司长宣布楼市辣招全面撤销,当时相信大部分人都意料不及;而之后买家及投资者的反应,则是立竿见影,尤其是内地买家,在撤辣公布后,对港楼的追捧很快就热了起来。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焦点集中于“减赤”,至于楼市方面,则没有推出大刀阔斧的措施,或者有人会觉得失望,也有人会觉得是意料中事。但笔者认为,目前楼市开始了“渐进式复苏”的势头,加上过去几周,港股牛气冲天,经济又正向着好的方向前进,买家入市信心亦大大增强。随着新盘销情理想,相信二手楼市亦会受气氛所感染,今年楼市的“小阳春”也悄悄起步了。
要楼市全面复苏,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注入更多“能量”,增加购买力。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值得思考一下,如何鼓励年轻人置业。事实上,年轻人一直是香港未来的栋梁,如果能够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物业,就可以增加归属感,对香港也可以有所贡献。
以往,年轻人会诟病高昂的楼价,令他们难以上车,但楼价已从高位回落三成左右,再加上供楼利率亦向下走,上车供楼的负担已经轻省了不少。此外,由于初次置业者可以申请按揭保险做到九成按揭,年轻人只要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首期已经不是问题。所以,特区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尽量帮助年轻人减少上车时必有的支出。
鼓励投资移民买屋自住
在刚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财爷已宣布将征收100元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由300万元提高至400万元,这是一个不错的优化措施。如果特区政府可以推迟缴付印花税的时限至签署楼契日期,这对于置业者而言,就更具弹性,效果会更佳。试想想,当一些买家作错决定的时候,可以不用负担太高昂的成本,入市信心也可以相应提高。
此外,吸引更多外来资金走入地产市场,也是激活楼市的重点。特区政府近年积极推动各类人才输入计划,同时也想透过投资移民计划,吸引更多人才或富裕人士来香港定居。既然如此,现行的投资移民政策就毋须设下太多限制,可以更大弹性地准许申请者购买任何的产品作投资或自用,当然包括住宅项目。毕竟,投资移民来港,住屋始终是必须的。
始终,本港楼市的好坏,与整体经济,甚至特区政府的财政等,都是环环相扣的;楼市稳定发展,楼价止跌回升,经济才可以有足够推动力去逐步转型。 (作者为利嘉阁地产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