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强心针/换一个角度看楼市炒家\廖伟强

2025-03-13 05:02:0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炒家对楼市的影响力,其实远不如土地供应、利率变化等因素。

  在香港,每当提起“炒家”,总让人联想到是楼价飙升的罪魁祸首,甚至被视为投机取利、毫无社会责任的象征。但其实从市场运作的角度看,炒家又是否真如一般人想像般负面?

  笔者早于八十年代投身地产业,回顾当时的楼市,政策宽松、交易自由,于是很多投机者也应运而生,有些甚至是全职炒卖。当楼市交投炽热,楼价拾级而上的时候,很多人都期望可以短时间获利,所以炒家活跃于市场也是在所难免。正如股市高涨的时候,入市买股票的人,很多都不是长线投资、买股票收息的人,所以不可能将楼价急升的原因,全都归咎于这班炒家身上。

  别以为炒家只是盲目投机的赌徒,其实他们对市场看得十分通透。以目前的楼市为例,即使“楼市辣招”已经放宽逾一年,但炒家入市数量依然有限,更遑论左右楼价。炒家们深知当前经济环境,就算低位买入,也难以短期高沽获利,因此不少人选择按兵不动。炒家对市场的触觉,的确比起很多人都来得敏锐。

  笔者接触过的许多炒家都极为专业。他们每天早上翻阅报章,紧贴地产新闻,与代理保持密切联系,甚至与同行聚会交流心得。他们对市场动态和价格走势的了解,往往比一般市民更深入;他们熟悉物业特点,掌握最新行情,甚至毋须亲临现场,就能迅速决定买入有升值潜力的物业。

  参与度越高 市场流动性亦增

  炒家虽然是市场中的专业套利者,做买卖很多时都与自身的居住需要没有关系,但他们的参与也的确提升了市场的流动性;在业主急于套现或市场交易停滞时,他们充当了“即时承接者”,增加市场成交。

  说到底,炒家对楼市的影响力,其实远不如土地供应、利率变化等因素。他们在市场中也只是小众,不可能耗尽市场货源或囤积居奇,更不足以成为楼价的操控者。炒家只是依市场趋势作出投资判断,在楼市中的“顺势而为”的一群图利者。

  毕竟,楼价的走势是由市场的供求所决定,所以当楼价能够回升,炒家开始入市时,大家也不用介意一小部分人能短线获利。

  (作者为利嘉阁地产总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