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议事论事/政府工作报告给港带来新机遇\周文港

2025-03-18 05: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内地继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需求端刺激政策,且安排财政补贴的资金规模比去年进一步增加,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意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继续立足“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各项政策和任务部署更加务实有力。如提出了“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明确释放出中央致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度和决心。 

  《政府工作报告》将2025年内地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根据当局解释,此举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与可能。

  一方面是考虑了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需要,而稳就业更是排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显示就业形势仍面临不小压力;维持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为高校毕业生减轻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中央作出如此安排,也是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的底层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做到更好地衔接。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维持5%左右的经济增速,既可以圆满完成“十四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也是为接下来开始的“十五五”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振消费稳住股楼市

  为了达成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宏观调控的刺激政策力度空前,财政和货币政策,均为2008年以来中央所作最积极的表态。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安排的财政赤字率,从去年的3%左右提高到4%左右,为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准。再加上报告中安排、拟发行的1.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超长期特别国债、5000亿元特别国债、4.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反映财政刺激资金规模将远高于2024年水准。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将连续实施了十四年的“稳健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直言要“适时降准降息”,预期今年内将推出更大力度的货币政策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和推动市场持续转暖。

  至于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报告中提出了十大重点工作部署,当中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任务之首,其重要性高于去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研判今年内地经济面对的内外形势时指出,“从国内看,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由此可见,内需消费动力不足被中央看作是、制约内地经济发展的头号关注点,因此,有针对性地在工作部署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从更深一层来看,当前内地市场的消费需求不足,既有需求侧原因,也有供给侧问题。比如从需求侧看,内地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及预期,一些群体尤其是青年失业问题相对突出,而他们本应成为内地消费市场的主力,加上过去几年内地的股市楼市表现不济,影响广大中产阶层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从供给侧看,当前内地正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对养老、教育、医疗、旅游、娱乐文化等服务消费需求巨大,但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且产品品质有待提升,对居民消费构成了负面的拖累影响。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供需两端、提出诸多务实的举措。在就业及收入端,提到多管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比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育儿补贴等新措施;继续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需求端刺激政策,且安排财政补贴的资金规模比去年进一步增加,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意愿,促进相关产品的销售增长。

  报告亦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供应端改革方向着手,提出要扩大多元化服务消费的市场供给,以及创新和丰富各种新型消费场景。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制约内地居民消费的两大资产市场表现,亦有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货币政策要“优化和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同时也表示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除了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之外,更赋予地方政府在收购存量商品房方面更大的自主权。由此显示,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关注点除了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之外,亦转向配合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两会期间的记者会上明确指出,“内地宏观调控中重视资产价格,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总体要求,这是第一次。楼市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重要‘风向标’,房地产是老百姓资产最大的一部分。楼市股市稳住了,就可以释放财富效应,也可以更好地提振消费,更好地促进物价温和回升”。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动力

  近年来,内地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稳步推进,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2024年内地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7.7%,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增速,分别为7%和10.2%,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体现了内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大潜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政府工作部署中,亦位于仅次于扩大内需的靠前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从推动供给端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到更加注重产业应用端的技术升级需求,从多方面对新质生产力的落地场景作出部署,包括“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以及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方面,“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以及重视数字经济创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更好地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央近期将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预计可吸引带动地方和社会资本近1万亿元,被外界形容为是创投界的“航母级”基金。据报道,该基金主要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储能等前沿领域,相信可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导更多的资金流向高科技领域。

  支持港澳深化国际交往合作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从科教兴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防范化解风险、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工作部署,均值得引起香港各界重视和跟进。例如,发挥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的辐射作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扩大高水准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切实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在报告结尾的港澳台工作部分,中央再次表达了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并首次提到支持港澳深化国际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笔者认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得天独厚地位,国家赋予香港的八大中心发展定位,亦离不开对香港国际化优势的认可;巩固并提升香港国际化特色,无疑是香港赖以立足和发展的基石。为此,特区政府与产学研力量应携手并进,不遗余力地强化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同时更加主动走出去到海外市场和国际舞台上讲好香港故事,不仅借此为香港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更为香港经济迈向高质量转型,注入了更加强劲的新动能。

  (作者为香港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