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加剧,中国香港物流业面临转型压力。当前,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构。华泰证券研究显示,贸易保护主义已催生逾1800项新贸易壁垒。区域化贸易协定如RCEP快速推进,国际供应链正经历“近岸化”、“友岸化”深刻调整。在此背景下,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全球排名第四,其贸易与物流业面临空前挑战。统计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香港物流业增长率仅1.2%,较2019年下降逾4个百分点,核心产业动能不足已直接冲击本地经济韧性。
数字化落差:本港竞争力危机浮现
新加坡的转型经验尤为值得借鉴。自2018年推出“网络贸易平台”(Networked Trade Platform)以来,通过整合海关、税务、港口等15个政府部门数据,实现贸易文件处理效率提升70%,通关时间缩短至10分钟。其“国家贸易信息管理平台”更与港口网络深度联动,形成“单一窗口”智能生态,吸引全球70%顶级物流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反观香港,货运数据仍分散于12个政府部门及数百家私营机构,文件人工处理率高达65%,数字化水平落后竞争对手至少五年。
PCS系统:破局关键与战略价值
业界呼吁多年的“港口社区系统”(Port Community System,PCS)正是破题之匙。该系统以智慧化和数字化为核心,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库及区块链技术,联通海、陆、空运输资讯提供货物交付过程中的信息连通。若本港加速建设自主PCS平台,不仅能打通本地数据孤岛,更可与内地“跨境人民币贸易融资平台”对接,构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贸易走廊并连接全球。PCS不仅是技术升级,长远而言更是贸易生态重构,透过模组化设计,连接包括贸易金融、保险等贸易相关增值服务实现电子化,惠及所有相关持份者。
经济效益:万亿级市场与就业引擎
参考荷兰经验,系统数字化可减少3000万次电话通讯,一亿封电子邮件和3000万公里货车行驶里数。每年为企业增值3.45亿欧元。对香港而言,在PCS全面落地后,预计不但带来经济效益,提升港口竞争力,更能带动金融、保险等关联产业发展。此系统将成为吸引亚太企业设立区域总部的“磁石”─目前跨国公司因香港数字基建滞后,倾向选择上海、深圳作为供应链指挥中心,PCS有望逆转这一趋势。
结语:把握“数字丝路”历史机遇
全球贸易规则正进入“技术定义标准”的新阶段。在中央“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支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香港若能以PCS为抓手,三年内建成亚太区首个符合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智慧港口系统,不仅能提升竞争力,巩固区域中转枢纽地位,重振贸易及物流支柱产业,更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战略支点。正如财政司报告强调:“数字化不是选项,而是生存必需”。破局之战,此刻正是关键时刻。(作者为中国香港物流发展局业界发展小组副主席、飞协博亚洲荣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