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笔者正在欧洲出席活动,但也认真听取了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可以说,报告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给予不少政策红利,指明发展科创清晰方向,民企应抓住这一风口,在这场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行稳致远。
在今次欧洲之行中,笔者深深感受到,欧洲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好奇和接受度超越了我们想像。因此,如何抓住政策红利、勤修内功、发掘出海新航道,已是中国民企必须认真准备的急务。
今次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科技的关切,给予的政策红利,是企业推进科技创新的及时雨。报告中“科技”和“创新”成为了高频词,始终贯彻全文,同时也提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聚焦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为民营企业指明方向。
政府未来也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以支持科技创新;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从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为民营企业发展科创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加速数字化 提升竞争力
报告还强调,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字化智能服务平台,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一直是民企升级加速器,而且不仅是提升效率的手段,更是抢占未来市场关键,企业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智能化升级,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最关键一点,未来产业是民企腾飞的新赛道,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为民营企业开辟新的增长空间。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领域代表科技发展前沿方向,民企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抢占相关前沿科技的未来市场,例如生物制造领域突破可推动医药、农业等行业变革,而6G技术应用将重塑通信和物联网格局。
民企又该如何抓住政策红利,顺势而为?笔者觉得有四点可以做。第一,抓住红利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的攻坚,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二,要加速数字化转型,利用政府支持的数字化平台,推动生产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升级;第三,布局未来产业,关注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前沿产业,寻求技术突破点和市场机会;第四,要优化融资结构,通过政策性融资工具,获得低成本资金去支持研发和技术的升级。
事实上,两会后有不少地方政府宣布科创支持措施,例如广东省发布《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优质企业、应用场景、产业集聚、重点项目、数据要素、开源创新生态、引育人才、投融资、标准体系、交流平台、监管机制12方面予以支援,并提供千万元级别的奖励及补助,例如对研发工业领域大模型和应用解决案例,每年支持最多10个标杆案例,每个给予最高800万元奖励;加强产业投融资,在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集群中设立产业基金,着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等。
欧洲对中国科创兴趣浓厚
国家政策大力帮助民企修炼科创内功,但有了技术我们也需要有市场,而且市场不限于国内。这次欧洲之行出席2025科帕奥尼克商业论坛,能明显感受到无论是当地企业家还是政府都非常热情,对中国科技创新的好奇和接受度也超越想像。
今次活动随行的一间创新企业“知服科技”,能单靠三张照片就可以准确计算人体尺寸,量体裁衣,定制衬衫和西服,这对于习惯传统由裁缝上门度身服务的欧洲人来说十分新鲜,“三张照片”也成为了论坛期间很多观众热议的关键词。这也证明了,欧洲并不担心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行业的冲击,他们也在寻求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市场、新增长。
可以说,中国科技在欧洲的发展恰逢其时,因为DeepSeek火爆全球之后,原来在AI领域“躺平”的欧洲有了开源技术的分享,激励了新一轮创新热潮。而中国科创企业不仅让欧洲看到了让生活更美好的科技力量,还让他们看到“开放共享、科技向善”的中国理念。科创出海新航道,正是中国民企需要抓紧的机会。但正如常说的“入乡随俗”,欧洲对于数据安全非常重视,如果要出海欧洲,企业一定要研究明白欧洲在数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作者为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