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金融观察/“关税战”严重冲击世界经贸\邓 宇

2025-04-14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迎接“关税战”,预计将对中国经济的外需增长构成新的挑战,而提振消费内需是首要任务。

  特朗普2.0“关税战”的抛出震惊全球市场,全球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治理赤字问题日益严峻,反映了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增加,原本不稳定的全球经贸面临更大的风险挑战。目前环球股市震荡、黄金价格飙升、资金撤出美元资产等情形短期内或将不会改变,特朗普政府团队坚定奉行“美国优先”政策,配合“关税战”将继续困扰全球市场。

  耶鲁大学经济学家指出,这种“无差别打击”实质是对全球供应链的定向爆破。美国在服务贸易仍保持顺差优势,2024年的规模为2951.54亿美元,但商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2024年上升到了1.21万亿美元,主要与美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但仅靠关税难以改变这种错位和分歧。可见,本轮“关税战”不是明智之举。

  美国前财政部长、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发表评论指出,这些关税政策会损害美国经济——甚至还没等到其他国家开始采取报复措施,对美国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了。特朗普2.0所发起的“关税战”旨在宣扬“美国优先”,寄希望于通过关税实现包括“在谈判中获得筹码、创造收入来抵销减税成本及重新平衡美国贸易”等目标。但是,当前世界各国因经贸联系深度互嵌而难以分割,人为破坏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无疑会制造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进而引发全球经贸体系的严重失衡。美国经贸体系无法承受脱离世界的巨大损失,长期看美元货币的信用体系将不排除出现“崩溃”,即“去美元化”的加速进程,以及美国自绝于现有的全球化网络,显然这将难以实现。总的来看,特朗普2.0的“关税战”制造出超全球预期的风险挑战,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秩序及市场预期。

  “美国优先”是历史倒退

  其一,全球经贸增长将可能加剧放缓趋势。特朗普2.0时期延续“美国优先”战略,即是历史的倒退,必然会冲击现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2025年1月,联合国发布《202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WESP)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2.8%,与2024年持平。尽管全球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韧性,经受住了一系列相互叠加的冲击,但增长水平仍低于疫情前3.2%的平均水平,主要受到投资疲软、生产率增长乏力以及高债务水平的制约。同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3%,全球平均通胀率正在下降,预计2025、2026年分别为4.2%、3.5%。但是,在特朗普2.0的持续冲击及“关税战”加剧背景下,全球经济能否延续恢复性增长可能很难完全乐观。IMF针对美国政府宣布的关税措施发表声明指出,在当前经济增长乏力之际,显然对全球前景构成了重大风险。世界贸易组织则在声明中表示,目前的措施,加上今年年初以来出台的措施,可能导致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整体萎缩约1%,较之前预测下调近4个百分点。

  其二,大国间全面竞争态势将进一步加剧。不可否认,美国经济虽在过去两年出现一些超预期韧性,但其结构性的困境将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比如巨额的财政赤字和不断攀升的财政利息支出。或可预见,特朗普2.0时期将加速美国整体实力的衰落,而非其宣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愿景。地缘政治的风险不断,美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已然“失衡”,表现在世界领导角色的削弱,伴随“关税战”等一系列不同寻常的对抗策略,致使美国的国际信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正是由于特朗普2.0时期的政策反复改变,导致经贸合作的谈判和关税方面的协商正面临新的信任赤字。目前来看,大国博弈更加剧烈,仍主要集中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短时间内仍然可控,或不会很快陷入“修斯底德陷阱”。

  关税战加速美经济走向滞胀

  特朗普2.0贸然发动“关税战”并非“一本万利”,短期内或将增加美国税收并解决一部分贸易逆差问题,但中长期看美国经济、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元体系将可能遭遇更大的“反噬”,即可能出现三种情景:一是直接抬高全球贸易成本,进而引发全球通胀,目前美国通胀走势并未回归到预期的2%的通胀目标期间,因而随着“关税战”的负面效应持续发酵,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将难以乐观,其面临的“滞胀”风险将可能超出预期;二是美国金融市场震荡将不断加剧,其中大型科技股、银行股等全线大跌,高估值及集中度风险过高的美股市场未来将可能出现频率更高、更大幅度的回调;三是美元体系所面临的重构风险将逐渐增大,“去美元化”将从局部逐渐向支付结算、储备货币及外汇投资等全方位、多领域加速,本币直接结算、货币互换及更加独立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美元的国际份额中长期看将呈现下降态势。综合分析,美国走向“滞胀”或只是时间问题。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的关税收入为770亿美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约为1.5%左右,占GDP的比重仅有0.27%(上图),依靠加征关税提高收入只是“损人不利己”。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关税战”或成为美国经济走向“滞胀”的催化剂。极端情景下在美国脱离后的“全球化”新范式也有可能加速构建。具体从两方面的数据可以“窥见”其中的端倪:一是美国在全球进出口市场的份额。2023年美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份额的10.9%,其中出口占8.5%,进口占13.2%。如果美国执意推进“关税战”,将可能加速全球经贸格局演变,为再全球化创造新的空间;二是美国的财政和贸易“双赤”。美国单方面发动“关税战”的主要目标即在于扭转贸易逆差问题,并增加美国财政收入,但这一目标显然很难实现。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其中,商品贸易逆差约为1.20万亿美元,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现阶段,中美关系的全面竞争将历经很长一段时期!过去十馀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保持在30%左右,居世界第一位,是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锚。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份额已从2000年的3.6%上升至如今的约14%。2024年中国继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

  “全球南方”崛起

  尽管特朗普2.0的政策不确定性增多,但确定性在于中国超大市场、超强制造产能及科技创新实力增强的巨大优势,再全球化加速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崛起,“去美国”的国际市场潜力空间大,以人民币资产为代表的非美元资产的避险属性、长期投资价值将显现。总结而言,“关税战”阴影下的全球经贸体系的演变将不可逆,全球产业链重构和供应链重组的趋势不减,各类资产如大类资产的“换锚”将不可避免,期间仍须防范宽幅波动及部分资产“崩盘”的潜在风险,美股、美元指数和原油、黄金、比特币等主要资产将面临“关税战”升级和全面博弈的极限压力测试。

  从中国方面来看,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经济展现极强的韧性和优势。2018年至2024年中国的GDP规模增至18.94万亿美元,增幅达39%,期间GDP的平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高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同期货物出口规模增至3.58万亿美元,增幅达44%;货物贸易顺差连创历史新高,2024年的货物顺差规模达9921.6亿美元。战略布局来看,中国加快构建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多元化网络,既加大在东南亚、中东、中亚、拉美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布局,同时也致力于扩大高水平开放,深化同全球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关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望未来,尽管“关税战”预计将对中国经济的外需增长构成新的挑战,但中国的应对政策工具箱充足,一方面将提振消费内需置于首要任务,并全面部署稳外资外贸行动,另一方面,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持“做好自己的事”,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促进经济和贸易稳定增长,为全球经贸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

  (作者为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