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化浪潮席卷之际,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首次选址香港举行,这不仅是对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地位的肯定,更标志着香港在连接国家与世界的重要桥梁角色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4月14至15日,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千名嘉宾齐聚香港,共同探讨“数智融合引领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
峰会期间,与会嘉宾围绕三大专题板块展开深入讨论:“打造数智未来坚实底座”、“人工智能+千行百业”以及“数智时代的安全与治理”。这些议题不仅反映当前科技发展的最新趋势,也为参会嘉宾提供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的平台。
峰会对香港创新科技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峰会明确肯定香港作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地位,提升香港在全球创科版图中的地位,增强国际创科企业和人才对香港的信心。其次,峰会为香港创科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和寻求合作的重要平台,扩大香港企业的国际视野,为他们寻找合作伙伴、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宝贵机会。第三,峰会促进香港与内地及国际创科资源的深度融合,有助于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发挥其国际联系的优势。第四,峰会推动香港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发展,数字政策专员黄志光在峰会上发布《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指引》,展示了香港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引领角色。
笔者认为,峰会不仅展现了香港与国家深度融合的成果,也为香港创科企业提供与国际接轨的机会。香港应趁此势头培育有大湾区特色的“隐形冠军”。“隐形冠军”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提出,用来描述那些在特定细分市场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但却鲜为人知的企业。这些企业通常专注于核心业务,深耕产业链,持续创新,拥有独特技术和专利,是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大湾区特色的隐形冠军”是指专注于细分市场并引领创新与经济增长的企业,其关键特征包括:一、具市场领导地位;二、核心竞争力源于技术与研发,拥有独特技术优势;三、聚焦有形产品而非平台型业务,依靠内在实力而非广泛宣传;四、在特定、往往狭窄的市场领域中实现主导地位。这些隐形冠军通过技术领导力和创新,推动大湾区高质量经济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
四年多前,笔者首次提出并倡议“大湾区特色的隐形冠军”概念,以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湾区拥有“一国两制三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独特优势,为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隐形冠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大湾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生态系统,从研发、设计、制造到销售、服务,形成全方位的产业支撑。其次,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有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制度、金融体系和商业环境,而内地城市则拥有庞大的市场、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大湾区特色的隐形冠军企业可通过多种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推动内地与香港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香港拥有国际化视野、专业服务和资本市场优势,而内地拥有庞大的市场、完善的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通过深化合作,香港可以为内地企业提供国际化服务和融资渠道,而内地则可以为香港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制造基地。数字经济时代的产业升级与转型,为大湾区的隐形冠军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新的细分市场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吸引全球顶尖科企与人才
展望未来,香港在大湾区创新生态中的角色与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为国际创新资源的汇聚地,香港可以吸引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为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二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香港可以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有机融合;三是作为国际创新规则的参与者和制定者,香港可以推动大湾区创新规则与国际接轨,提升区域创新的国际竞争力;四是作为培育大湾区特色隐形冠军的沃土,香港可以为这些企业提供国际化视野、专业服务和资本支持,助力它们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为香港创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大湾区特色隐形冠军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香港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大湾区创新发展,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隐形冠军企业,为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