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强心针/港积极引资吸人才 利好楼市\廖伟强

2025-04-24 05:02:0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由新冠疫情开始至今,香港的生活环境起了明显变化。内地政府在恢复通关后,对香港的重视日益加深,推出多项促进两地互动的政策,这也成为港人北上消费热潮的开端。而刚过去的长假期,就约有184万人次出境到内地。港人北上现象并非新事物,过去已有不少香港人前往内地发展或消费,但近年北上消费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因为内地在疫情后的经济环境转变。

  内地商家为求生存,竞争愈发激烈,加上租金、人工和产品成本相对低廉,推出的货品和服务在价格上更具吸引力。相比之下,香港因高昂的经营成本,导致消费环境显得昂贵。日益便利的两地交通进一步推动北上消费趋势。

  在香港,不少人认为营商变得愈来愈困难,但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这种论调。其实,近年香港的租金水平已有所回落,虽然人工成本仍然高企,特区政府已放宽政策,允许多个工种输入外劳,从而缓解人手短缺的压力。笔者认为,症结不在于成本本身,而在于香港商家能否适应时代变化,通过创新求变,而非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内地商业模式近年有所突破,产品以价格合理、品质优良、外观吸引著称,这正是吸引香港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许多香港人在北上消费时,都忽略了时间成本。虽然往返内地变得方便,但始终比留港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若将这些隐性成本计算在内,北上消费的总成本,可能与本地消费相差不大。更重要的是,若港人不支持本地消费,可能会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若港人长期将消费力转移至内地,本地经济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导致商户倒闭、就业减少。

  事实上,近年香港楼市迟迟未能重返正轨,与消费力外流不无关系,还幸内地政策对香港经济的支持正逐步显现。例如恢复深圳居民“一签多行”的政策,就刺激了近期香港的经济活动,并对楼市产生正面影响。此外,香港的人才输入计划和投资移民政策等,招揽人才又引入资金,亦惠及香港楼市。数据显示,内地买家在香港楼市总成交量中的比例已升至约两成,反映出这些政策的实质效应。

  本地商家需创新求变

  笔者认为,港人应重新审视留港消费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地经济。单靠政策支持或外来资金,始终不足以全面振兴经济,稳固本地消费力才是关键。与此同时,香港商家亦需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例如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以挽留本地消费者,单靠卖情怀始终难以维持得太久。 (作者为利嘉阁地产总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