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渊谋远略/中企拓展非洲市场前景广阔\袁 渊

2025-05-20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埃及政府推出多项政策吸引汽车制造业投资,图为中国汽车生产商吉利在埃及的车厂。

  随着中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非洲逐渐成为重要的投资与贸易目的地。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人口红利,以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23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500亿美元。在制造业、电商、通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中国企业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本地化适应能力,非洲市场正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出海非洲的现状与挑战,对于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持续深化、助力中国企业在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添合作动力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与非洲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为中非合作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2023年,中国已与52个非洲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务实合作项目。通过政策沟通,双方在规划对接、政策协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为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蒙内铁路、亚吉铁路等标志性项目采用中国标准建设,不仅改善了非洲当地的交通状况,还带动了沿线经济带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出海非洲。融资方面,各大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加大对涉非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等为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服务。税收政策方面,对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相关项目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支撑全球贸易发展,鼓励跨境电商平台完善功能,这为中国企业布局非洲电商市场提供了政策保障。

  跨境电商“四小龙”中的SHEIN与Temu已布局非洲市场,并采用了创新的商业模式。SHEIN通过柔性供应链体系,能够快速响应非洲时尚市场的需求变化,实现小批量、多款式的生产与供应。Temu的“全托管”模式则降低了非洲中小商家的电商门槛,平台负责商品的采购、仓储、物流、销售等全流程服务,中小商家只需专注于产品生产,极大地促进了非洲本土商家与跨境电商平台的合作。据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对非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5%,显示出跨境电商在非洲市场的巨大潜力。

  非洲各国为吸引外资,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许多国家设立了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等,在区内给予企业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等政策支持。部分国家还针对特定产业,如制造业、农业、新能源等,制定了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外资企业进入相关领域投资兴业。埃及为吸引汽车制造业投资,对在当地设立汽车生产厂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土地优先使用权,吸引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众多国际汽车制造商入驻。这些政策为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投资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

  非洲各国经营环境存差异

  非洲各国监管环境日趋严格且存在较大差异。数据保护方面,尼日利亚《数据保护法》、南非《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数据跨境流动提出新要求,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数字经济相关业务时,需确保数据收集、存储、使用等环节符合当地法律规定。税务合规方面,不同国家的税收政策与征管方式各不相同,企业需要准确把握当地税收法规,合理进行税务筹划,避免税务风险。劳动法方面,非洲各国对劳动权益保护、工作时间、僱佣关系等有明确规定,企业需严格遵守,避免劳动纠纷。中国企业需建立涵盖数据保护、税务合规、劳动法等在内的全面合规体系,加强对非洲各国法律法规的研究,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或岗位,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非洲54国文化多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在产品功能需求、外观设计、品牌认知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中国企业在进入非洲市场前,需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当地消费文化特点,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与设计。企业在营销策略制定上,也需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因素,采用本地化的营销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与产品市场占有率。

  商业文化方面,非洲存在一些与中国不同的特点。例如,“非洲时间”意味着会议迟到属常态,项目周期往往比预期长。此外,非洲企业决策层级多、口头承诺多于书面协议也是常见挑战。中国企业在与非洲企业合作过程中,需要尊重当地商业文化习惯,调整沟通与合作方式,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与信任关系,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此外,非洲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普遍,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较大风险。某中国咖啡品牌在多个非洲国家遭遇商标抢注,导致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发展受到阻碍。中国企业应提前在目标国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及时申请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管理与维护。跨境电商企业在选品过程中,更需谨慎,避免陷入侵权纠纷,确保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聘用当地人才 了解市场需求

  中国企业应建立涵盖法律法规、环保、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全面合规体系。设立专门的合规管理部门,配备专业的合规管理人员,负责对企业在非洲的经营活动进行日常合规监督与管理。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合规培训,加强与当地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合作,及时获取准确的法律、税务等信息,为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专业支持。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对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等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估,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收集与分析相关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制定风险应对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明确应对措施与责任部门,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降低风险损失。加强与中国驻外使领馆、商会等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为企业风险防控提供支持。

  深入开展市场调研,了解非洲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特点、文化习俗、消费习惯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与创新,使产品在功能、设计、包装等方面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喜好。例如,针对非洲部分地区电压不稳的情况,开发宽电压产品;为适应非洲消费者的肤色特点,优化手机拍照功能。在服务方面,建立本地化的服务团队,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设立本地化的客服中心,提供当地语言服务,解决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大本地化人才招聘与培养力度,吸引非洲当地优秀人才加入企业。团队管理方面,尊重当地文化差异,采用本地化的管理方式,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团队凝聚力与执行力。

  在进入非洲市场前,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知识产权战略,提前在目标国进行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申请,确保企业的创新成果与品牌得到法律保护。对于核心技术与产品,及时申请专利,防止技术被侵权。注重商标的国际注册,避免商标被抢注。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建立知识产权档案,对知识产权的申请、使用、维护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联合其他企业共同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推动当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与执法力度的加强。在国际层面,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提升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话语权。

  中企为非洲发展作贡献

  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化,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政策方面,双方将继续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进一步优化贸易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在市场需求上,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口红利的释放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将为中国企业在制造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领域带来更多机遇。

  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加强本地化运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也将为非洲当地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社会发展等做出更大贡献,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为外资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