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国际金融论坛/克服挑战 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保罗.弗兰克尔(Paolo Frankl)

2025-07-04 05:02:16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的时代浪潮,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尽管技术革新与资本注入为其增添强劲动力,但政策稳定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兴市场融资体系等关键因素,仍深刻影响着这场能源革命的最终走向。

  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 中国占半

  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高达700吉瓦,这一数字相当于日本全年的电力消耗总量。国际能源署预测,2024年至2030年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将累计新增超5500吉瓦,展现出极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这场能源变革中,太阳能光伏占据主导地位。得益于成本的大幅下降、许可时间的缩短,以及社会接受度的提高,太阳能光伏不仅在集中式电站领域持续扩张,分散式应用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风能紧随其后,虽然在一些经合组织(OECD)国家面临困境,但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预计到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将逼近10000吉瓦,全球每新增2吉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就有1吉瓦来自中国。这种规模优势的背后,是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支撑,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太阳能光伏元件90%以上的产能,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更是突破26%。

  从区域视角来看,印度凭借15%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速,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庞大的电力需求缺口,使得印度有3亿人口至今仍未获得稳定电力供应,可再生能源因此成为其实现能源普惠、摆脱能源贫困的核心路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同样潜力无限,尽管当前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甚至不及荷兰一国,但未来5年装机容量有望实现400%的增长。

  缺乏投资与稳定政策 阻碍发展

  尽管前景广阔,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犹如横亙在前的“拦路虎”,亟待解决。

  一是在能源观念层面,部分国家尤其是欧洲地区,存在“可再生能源推高电价”的认知误区。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并网有效降低了电力批发价格,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才是导致电价攀升的真正“元凶”。

  二是电网系统也面临着严峻考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挑战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这种消纳难题与可变可再生能源(VRE)在电网中的占比、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密切相关。在发展初期,多数国家尚能依靠现有电力系统进行调节,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提高,亟需引入更多灵活性资源。

  三是投资不足与电网建设进度滞后同样不容乐观。为满足可再生能源并网、终端使用者电气化等需求,电网基础设施必须加速升级与扩容。而在新兴国家,薄弱的电网基础与不完善的融资机制,使得这一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瓶颈。

  此外,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成为企业投资的最大顾虑。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与清晰的发展愿景,让企业难以形成稳定预期,进而影响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信心。

  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 成破局关键

  为加速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程,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全球需要多管齐下,从政策、合作等多维度发力。

  政策支持是核心驱动力。不同国家和地区因能源结构、发展阶段各异,需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以东盟国家为例,其面临大量化石燃料产能过剩问题,政策设计应聚焦于老旧化石能源机组的有序退出与转型。同时,各国需着力消除政策不确定性,制定长期稳定的支持政策,并简化专案审批流程,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与行业发展节奏相匹配。

  国际合作是重要支撑。全球各国应携手共进,依托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CEM)等多边合作机制,加强技术交流与经验分享,共同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与政策框架,破除贸易壁垒,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跨境输送与资源优化配置。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之举。尽管挑战重重,但凭借其在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方面的强大驱动力,即便对气候变化持怀疑态度者,也能清晰看到其所带来的效益。只要全球协同发力,定能推动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为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作者为国际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部主管)(www.iff.org.cn)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