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微观经济/非美元稳定币可借鉴泰达币模式\周浩

2025-07-09 05:02:1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泰达币今年价格走势

  随着全球主要国家及经济体稳定币监管框架的落地,全球数字资产市场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变革。一方面,稳定币的野蛮生长期可能告一段落;另一方面,稳定币市场的格局也或将迎来转变,即USDC会否在美国监管机构的“护航”下迎来黄金时代,而泰达币(USDT)在新监管体系下又该何去何从?

  投资者普遍认为,美国本土稳定币市场合规化将会影响机构资金对泰达币的青睐,从而对其运营带来负面冲击。可以预见的是,在泰达币应用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一旦美国推出完全合规、审计透明且受联邦监管的稳定币,如PayPal的PYUSD,以及未来银行可能发行的稳定币,传统金融机构、对冲基金,乃至国家主权基金等“大资金”将更倾向于选择这些安全性更高的产品。此外,美国监管机构对法币出入金通道的严格管控,可能进一步限制与“欠合规”稳定币相关的业务往来,这将增加用户获取和赎回泰达币的难度与成本,削弱其流动性优势。

  然而,来自于监管真空与法币失效地区的需求意味着泰达币在稳定币市场仍有一席之地。首先,在面临高通胀、资本管制、本币剧烈波动的地区(如部分拉美、非洲、东南亚国家),泰达币作为便捷的美元价值存储和跨境支付工具的需求依然强劲。只要这些地区缺乏有效的本土稳定币替代品或严格的监管,泰达币仍将是不二之选。其次,在中心化交易所(CEX)和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交易对、流动性池、借贷抵押品等场景对泰达币依赖度极高,其凭借先发优势、庞大的流通量和深度嵌入的流动性网络,短期内难以被完全取代。最后,即便泰达币最终仍无法满足美国本土监管要求,其可将运营重心和主要用户群体进一步向监管相对宽松或尚未明确监管的司法管辖区转移,形成“离岸稳定币中心”。

  以尼日利亚为例,作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长期面临汇率不稳定问题。2023年,美元兑奈拉汇率从约450涨至超过1500,通胀率高达17.4%,严重侵蚀居民的购买力。这种经济环境促使尼日利亚人寻求更稳定的价值储存和交易工具。泰达币因其与美元1:1挂钩的特性,成为理想选择。尼日利亚用户最初使用泰达币主要是为了规避奈拉贬值风险,特别是在跨境支付和国际转账场景中。

  目前而言,虽然美国对稳定币加强监管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监管机构对泰达币的态度仍存不确定性。具体而言,若采取限制美国实体与其交易的严厉措施,势必极大压缩泰达币的生存空间,若仅采取限制美国本土流通的温和措施,将为其留有回旋余地。此外,其他国家及经济体的监管条例也将共同决定泰达币的未来。

  去美元化提供发展契机

  需要指出的是,泰达币的市场策略本质是“技术中性”,它不挑战美元体系,而是做美元体系的“数字管道工”。泰达币的发展历程为非美元稳定币提供了经验,通过“数字化路径”发展非美元稳定币不失为一条可行路径。

  经过多年发展,非美元稳定币已具备扩展基础,而今年以来的“去美元化”趋势也为非美稳定币提供了新的契机。从泰达币的经验来看,其蓬勃发展与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币值不稳定有关,而这些地区的外贸联系也十分丰富,成为非美稳定币的落地的现实场景。

  与此同时,泰达币的发展也离不开与基础设施的深度绑定,在非洲大陆,6亿人深陷缺电困境,而泰达币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切入这一市场,通过与太阳能充电站运营商深度绑定,将美元稳定币转化为离网社区的“能源通行证”。具体而言,当地运营商在村庄部署离网光伏充电站,用户通过移动钱包用泰达币预付电费,运营商以泰达币向国际供应商采购光伏板(规避本地货币贬值风险)。这一战略不仅拓展了泰达币的实体经济场景,事实上也为非美元稳定币开辟了一条“基础设施捆绑式”的破局之路。

  总结一下,从现有稳定币市场的监管框架以及发展现状看,未来稳定币市场很有可能呈现“双轨并行”的发展特征。一方面,以美国本土合规稳定币为主导,服务于受强监管的传统金融和机构市场,强调安全、透明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泰达币可能继续在特定区域和加密原生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依托不同主权货币的合规离岸稳定币将加速发展,服务于特定的地缘经济圈和多元化需求。

  从市场构成看,对泰达币而言,美国稳定币合规化浪潮既是市场份额的挑战,也可能成为其深耕特定“离岸”生态的契机。与此同时,非美元稳定币也可以从泰达币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出圈可能。(作者为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