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称为影响世界走向的最重要历史篇章之一,中国不仅因此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还深刻影响着亚洲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当下,中国的发展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借鉴。
如果说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那么21世纪很可能将成为亚洲的世纪。目前,全球70%的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及其周边亚洲国家。亚洲取得的巨大进步,正是得益于中国这一强劲的发展引擎。从改革开放到绿色转型,中国的发展历程展现了独特的道路选择。
从改革开放到绿色转型
中国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中国专注于减贫和经济增长。这一阶段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从建国初期的不到30岁提升到现在的78岁。在这一阶段,中国完成了从一个贫困国家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转变,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第二阶段是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阶段。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开启了中国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这一阶段,中国将发展重心从单纯的经济增长转向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中国通过完善的治理体系、清晰的发展理念和市场化改革,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普及,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比如,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方面,中国为世界树立了榜样。
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中国建立了独特的治理体系和发展理念。这种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通过顶层设计确保绿色发展战略的贯彻落实。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施政理念,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国在脱贫攻坚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通过精准扶贫等措施,实现了全面脱贫的目标。这种将减贫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既保护了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积极推动国际可持续合作
第三,中国推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市场竞争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以太阳能产业为例,在市场竞争推动下,太阳能发电成本降低了90%。截至今年5月,中国新增太阳能并网容量达100千兆瓦,相当于印度、日本、德国太阳能发电总和,这一成就充分展现了市场机制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全球化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在贸易方面,中国采取开放态度,如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宣布对非洲国家实施零关税政策,支持非洲经济发展。在产业合作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如宁德时代在印度尼西亚投资60亿美元建设新能源电池工厂,比亚迪在巴西、土耳其等多个国家投资建厂,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全球应用。
同时,中国与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双方在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转型。中国市场的开放也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促进了技术交流和创新。
中国的实践证明,在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中,通过正确的发展理念、有效的治理体系和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中国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了重要经验。未来,随着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国际金融论坛(IFF)副主席、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 (www.if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