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共创共享/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双向奔赴\戈 峻

2025-07-12 05:02:0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近期内地官媒报道了国内首条省际跨海直升机航线“三亚─湛江”线成功首飞,以及“湛江─海口”无人机实现物流配送的成功实践,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互联互通迈入“一小时经济圈”时代。这场跨越琼州海峡的双向奔赴,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突破,更是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为区域协同发展、民营经济提升和国家长远布局提供了全新范本。

  两大区域的协同绝非简单的产业转移,而是通过优势互补重塑国家经济版图。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球领先的制造业集群和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广东省GDP预计超1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连续三十六年领跑全国。据广东省政府数据,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量在五年内已增加了近4600亿美元,超越了纽约湾区和三藩市湾区,已和东京湾区并驾齐驱。

  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制造业基础、科技创新能力与国际化网络,为海南自贸港提供产业支撑;海南则以“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等政策优势,成为大湾区企业拓展东南亚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绝佳跳板”。自海南对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清单管理,已有超过1600种商品享受该政策,涵盖原辅料、交通工具及游艇、自用生产设备等多个类别,促使海南进出口增速连续七年稳居全国前列。2024年海南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2776.5亿元,同比增长20%。

  譬如,在海洋经济领域,广东的深海装备制造技术与海南的海洋资源结合,可推动海洋牧场及新能源开发;在医疗健康领域,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与大湾区的医院及药企共建创新平台,可加速特许药物和医疗器械国产化,惠及更多患者。2024年海南省政府给予乐城定下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是医疗旅游人数达40万人次、特许药械使用5万人次。

  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的联动,本质上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试验田”。通过交通上的互联、产业之间协同、制度方面的创新,两大区域不仅仅形成了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更可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回圈”的战略枢纽。这种协同模式也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经验,在跨区域利益分配机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方面,未来还可向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内其他战略区域覆製推广。

  民企新机遇 发展添动力

  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而言,这场双向奔赴更是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制度型开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例如海南自贸港对85国公民免签、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缩减,为企业拓展国际业务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飞地经济、产业基金等模式创新,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资源整合难题。据了解,深圳企业已经能够通过儋州飞地参与海南油气产业发展,享受政策优惠的同时规避初期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两大区域正联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经济优势与海南的南繁种业、商业航太等未来产业结合,正在催生农业科技、航太应用等新赛道。广东省政府表示,到2026年广东省商业航太及关联产业规模争取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下同),要培育一批商业航太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加速生成商业航太新模式新业态。民营企业可依托国内头部的大共用经济平台,通过资源分享和项目对接,加速从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转型,同时分享新质生产力企业成长壮大所带来的时代红利。

  这场令全球瞩目的双向奔赴,是更加自信的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组合拳”。当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实力与海南自贸港的开放政策形成合力,中国就可以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占据主动,为全球治理和经济繁荣持续贡献“中国方案”。对于民企而言,这是乘势而上的历史机遇;对于国家而言,这是迈向高品质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当“一小时经济圈”覆盖南海之滨,中国更高水准对外开放的崭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作者为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