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观察家/A股来港上市潮的案例解读/袁 渊

2025-07-17 05:02:2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宁德时代在港交所首发募资总额达410亿元(包括行使超额配股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募集为其产能扩张、技术研发等战略举措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

  2025年上半年港股市场表现亮眼,共有40多只新股上市,融资总额达1071亿元,新股上市数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33%,融资规模更是实现6.7倍的大幅攀升。作者预测全年香港新股市场有望迎来近百宗IPO,融资总额或将突破2000亿港元,其中预计有25只“A+H”架构新股上市。

  行业分布上,科技、传媒、半导体及消费行业成为新股发行的主力军。这表明港股市场对各类企业尤其是新兴产业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市场活力与融资功能得到进一步释放,也反映出企业对于港股市场融资及发展机遇的积极响应。

  众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首要动机在于拓宽融资渠道。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拓展,尤其是在全球化布局进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规模化。以亿纬锂能为例,其副总裁兼董秘表示筹划H股上市的原因之一是海外工厂建设存在较大资金缺口,且需要持续拓宽融资路径。A股市场在融资规模、资金性质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港股市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吸引全球范围内的资金,为企业提供更丰富的融资选择,满足其大规模资金需求。

  开辟新融资渠道

  加速全球化布局也是企业赴港上市的关键驱动力。在公告筹划发行H股股票的企业中,“全球化战略”、“全球化布局”成为高频词汇。如风电塔筒领域的大金重工,拟申请H股上市以夯实全球化战略布局,打通公司大海洋工程业务在国内与海外“研发、制造、海运、交付”的全流程,提升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实力,契合海外业务持续发展与提质增效的需求。

  部分企业赴港上市是基于战略转型与产业整合的考量。一些企业通过赴港上市获取资金后,能够开展跨境并购、技术引进等活动,加速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升级与转型。例如,企业可以利用港股市场融资所得,收购海外优质资产或技术,完善产业链布局,增强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实现战略转型与产业整合的目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发行港股为A股上市公司开辟了全新的融资渠道,企业能够在国际资本市场吸纳资金,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以宁德时代为例,其在港交所首发募资总额达41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募集为其产能扩张、技术研发等战略举措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后盾。对于江波龙电子这种资金状况紧张的企业,赴港上市融资有望改善其资金流动性,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通过在港股市场发行股票,企业能够引入多元化的投资者群体,包括国际金融机构、投资基金等,丰富股东结构,增强资本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资本基础。

  从市场估值角度来看,港股与A股存在一定差异,A股公司赴港上市后,其估值可能受到两个市场不同估值体系与投资者偏好的综合影响。部分行业龙头企业在港股市场能够凭借其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稳定的业绩表现及全球化发展潜力,获得较为合理甚至较高的估值,从而提升公司整体市场价值。但也有一些公司在赴港上市后,由于港股市场的流动性、投资者结构等因素,股价表现可能不及预期,对公司估值产生一定影响。

  在股东权益方面,发行港股可能导致股权稀释,原有股东持股比例下降。但如果企业通过港股上市能够实现业务的快速拓展、业绩的显著提升,那么股东权益有望通过公司整体价值的增长得到补偿。例如,企业利用港股融资资金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实现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将为股东带来更高的回报,弥补股权稀释带来的损失。

  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

  赴港上市为A股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了强大助力。在国际业务拓展方面,企业通过港股上市获得的资金可以用于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营销网络等,加速全球化布局,更好地服务国际客户,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企业在港股上市后,能够吸引全球投资者、媒体及行业关注,优化国际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认知度与美誉度,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话语权,为企业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港股市场受全球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局势、汇率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波动较为频繁。A股公司赴港上市后面临着市场波动带来的股价不稳定风险,可能导致企业市值波动较大。同时,港股市场与A股市场在估值体系、投资者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港股市场更注重企业的业绩稳定性、分红政策以及行业前景等因素。为应对市场波动风险,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政策变化以及市场动态,提前制定风险应对预案,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套期保值等手段,降低市场波动对企业市值的影响。

  针对估值差异风险,企业在赴港上市前应充分了解港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做好市值管理规划,向投资者充分展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以及未来业绩增长潜力,引导投资者合理评估企业价值,提升企业在港股市场的估值水平。

  A股公司赴港上市后,需要同时遵守内地与香港两地的证券监管法规与上市规则,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和复杂。两地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合规运营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和财力来满足两地监管要求。例如,在信息披露方面,港股市场对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企业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与流程,确保向投资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在公司治理方面,港股市场对董事会结构、独立董事职责等方面有明确规定,企业需要对公司治理架构进行相应调整与优化。

  面对两地监管与合规成本增加的挑战,企业应建立专门的合规管理团队。同时,积极寻求专业的中介机构支持,借助其专业知识与经验,协助企业应对复杂的监管环境,确保企业在两地资本市场的合规运营。

  港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与A股市场存在较大差异,港股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投资风格更为理性和成熟,对企业的基本面、行业前景、治理水平等方面要求更高。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后,需要适应港股市场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与沟通方式,加强与投资者的有效沟通。但由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以及对港股市场投资者需求了解不足等原因,企业在投资者沟通方面可能面临困难,导致投资者对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不高,影响企业在港股市场的融资效果与股价表现。深入了解港股市场投资者的需求与关注点,根据投资者反馈调整企业的信息披露内容与方式,提高信息披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与认可,促进企业在港股市场的良好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的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力度的持续加大,预计将有更多的A股上市公司选择赴港上市,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港股市场将进一步丰富上市公司结构,提升市场活力与竞争力。在行业分布上,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仍将是赴港上市的主力军,这些企业将借助港股市场的资源实现快速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全球布局。

  与此同时,企业赴港上市经验的不断积累,市场各方将更加成熟,企业在应对赴港上市过程中的挑战时将更加从容,通过不断优化自身战略与管理,实现与港股市场的深度融合,在全球资本市场舞台上展现更强大的竞争力,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化进程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为外资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