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多次强调,稳定币不是投机工具,首批牌照仅个位数。
2025年8月1日,香港《稳定币条例》即将正式生效。作为全球首个针对法币稳定币的专项监管框架,该条例不仅标志着香港在数字金融监管领域的重大突破,更以“风险为本”的监管哲学为全球稳定币发展树立了新标准。
当前香港市场对稳定币的热情源于条例即将生效的政策红利,数十家机构已主动接触香港金管局,表达牌照申请或合作意向,涵盖银行、科技巨头及传统金融机构等,并在场景化探索、合规协作、技术投入等方面积极推进相关努力。
然而,稳定币并不是投资或投机的工具,而是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支付工具之一,本身并没有升值空间。以跨境支付这类应用场景为例,除了稳定币,其他新型支付工具还包括部分央行合作建立的CBDC(即央行数码货币)网络、某些国际银行计划发行的代币化存款、快速支付系统跨境连线等等。这些支付工具各有特点,成熟程度不一,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由市场力量决定。
市场过度炒作稳定币概念
眼下,市场因投资者过于浮躁的情绪以及投机分子推波助澜,催生了一定程度的概念炒作与投机泡沫。如何平衡创新与理性,成为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正如香港金管局指出,部分机构仅提出“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支持Web3.0”等宏大愿景,却缺乏具体场景落地方案及风控能力,存在“过度概念化”倾向。此外,市场上还出现了部分上市股票“蹭币”行为引发的市值大涨以及关注度的暴增等,可能会对投资者带来一些误导,进而影响市场有序良好的发展。
香港监管当局已果断持续采取措施及时挤泡沫:6月29日,香港证监会向券商发出《致中介人通函》,要求对稳定币概念股实施风险警示,违规广告最高罚款500万元并可判监两年;6月23日与7月23日,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多次撰文警示,并在出席论坛时强调“稳定币不是投机工具,首批牌照仅个位数”,呼吁市场冷静。
此外,香港金管局、证监会已巡查42家自称“稳定币理财”的场外交易店,暂未持牌者全部被勒令停止宣传;投资者教育中心宣布7至9月将举办20场“虚拟资产风险”社区讲座,预计覆盖10万名市民。
烈火烹油终非行稳致远之道,唯有降温去躁,才可筑就新业务新变革的发展基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金融创新如果只靠情绪驱动,终将以风险教育收场;反之,若能把教育前置、监管同步、风控内嵌,则可将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竞争力。
稳定币的市场终将筛选出真正专注底层技术打磨与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合规项目以及合规参与机构。在这条尚未最终定型的赛道中,我们共同的使命是营造一个风险可控、投资者理性、运行高效的市场环境。愿所有从业者、投资者与监管者携手并进,在审慎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共同为香港发展稳定币而努力。
(作者为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会长、博时国际董事长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