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共创共享/AI时代 企业家更有用武之地\戈 峻

2025-08-01 05:02:0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AI时代中,人类在医学影像诊断等专业或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因AI可能比人类更精准地从事这些工作。

  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勳近日访问北京。尽管这是他今年第三次访问中国,但其对中国科技行业,尤其是芯片、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所展现的乐观与推崇,仍备受外界关注。

  笔者作为英伟达的前全球副总裁,这位老战友、老同事、老朋友在访京之旅中发表的两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其一,他认为人工智能下一个浪潮──“物理AI”将在十年内出现,并彻底改变现有的工厂模式;其二,他在点评与华为的关系时提到“对手不是敌人”,充分体现了他的前瞻性和市场智慧。

  对于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未来”,黄仁勳早前出席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时便表示,人工智能在这一刻已经属于“基础设施”,就像电力和互联网,刚出现时是独特事物,现在则已是生活基本。现在我们常用的AI,已经能够理解信息并生成信息,就是所谓的“推理AI”。“推理AI”之所以高效强大,因为它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解决它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将问题一步步拆解,最终找出解决难题的办法来,例如GPT、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这些AI模型在生成人类语言和抽象概念方面能力惊人,但它们对物理世界了解有限,并受其规则约束,因此现时我们泛用的“推理AI”是属于虚拟世界的。

  不过,黄仁勳认为,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Physical AI”,即是“物理AI”。顾名思义,“物理AI”是一个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并且执行任务的AI,透过感知三维空间和物理行为、理解并在现实的物理世界中执行复杂的操作,从而与现实世界形成互动。按其意思,今年以来内地爆火的机器人,就是“物理AI”的体现。“物理AI”的强大,在于其可在模拟环境中给予自主机器如机器人传授技能,而且借助这种强化学习,“物理AI”可利用自主机器通过数千甚至数百万次的重复行为中试错并加以纠正,安全快速地学习技能,以便在现实世界中执行操作,例如我们见到机器人翻筋斗,就是“物理AI”在强化学习中不断的“跌倒”,最后掌握动作的平衡。

  正如“推理AI”可以理解问题,找到解决办法,随着时间推移,“物理AI”可以令自主机器发展出现实世界应用所需的各项技能,且能灵巧精细操作,并因应环境变化作出最合理判断和调整,例如巧手地包装礼物、选择最高效的路线搬运货物等等。而这样一个将颠覆每个行业的人工智能新浪潮,黄仁勳预计十年内便会出现,届时将彻底改变现有的工厂模式,自主机器与人类并肩工作,制造智能产品。

  更多智能产品涌现

  可以想像,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对每个行业、公司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改变会更巨大,并引发新的工业革命和增长机遇。要把握好这一轮新机遇,人才与广泛应用场景是关键因素。黄仁勳曾指出,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是中国人,可见中国是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来源国;很多制造业、服务业公司正快速把人工智能融入产品,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让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更有优势。

  但在看到光明的启示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人类简史》作者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一场有关AI的演讲中,观点锐利、发人深省。他提出未来的人类可能会出现“无用阶级”,意思是在AI时代当中,可能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发挥其传统价值的位置,这不仅是失业问题,更是社会结构分配的重新洗牌,例如金融分析、医学影像诊断等等专业或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因AI可能比人类更精准地从事这些工作。

  我们是否要因此放弃AI?这似乎并不理智,正如笔者常说,每一轮革命时代,企业家都要有敢于改变的精神,是AI抢走你的“用武之地”吗?其实不然,抢走你饭碗的其实是懂得使唤AI去用武的人,所以我们不仅仅要重视技术的开发及发掘更多新的应用,还要及早培养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才能抓住AI机遇。(作者为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