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智库/人才来港 带动楼市购买力\陈永杰

2025-08-08 05:02:0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全面撤辣与抢人才政策为本港楼市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近年内地居民来港置业的兴趣日增,但对不少准买家而言,最大的难题并非“揾楼”,而是如何将资金合法、安全地转到香港。由于内地设有严格的外汇管制,每人每年最多只能兑换约5万美元,要凑够一笔几百万的楼价首期,过程犹如“过五关斩六将”。

  以今年上半年“普通话拼音”买家人均买楼约900万元计,即使获批七成按揭,买家仍要自备约270万元首期。不少内地买家采用最常见的“蚂蚁搬家”策略:动员亲朋好友的换汇额度,分批将资金电汇到香港户口,逐步累积所需金额。另一种方法是透过“资本项目汇款”,即以出售内地物业、收取企业分红等收入来源,凭合约及完税证明向银行申请一次性大额汇款。虽然审批程序较繁复,但获批便可迅速完成资金调动。

  对高淨值人士而言,还可选择在香港成立公司,再透过内地企业以合法形式支付分红或股东贷款,调动资金更具弹性和效率。

  香港特区政府也关注到这个“搬钱难题”。在最新发布的《香港营商环境报告》中,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提到,内地买家来港置业需要资金支持,但目前内地资金调往香港存在限制。当局正与中央部委研究,如何在可控范围内适度放宽,既方便内地人把资金调来香港,又避免造成资本外流。

  近年输入人才计划已批出约33万宗申请,约22万人已经到港,其余将陆续抵达,是香港物业市场重要的潜在购买力。若相关政策落实,不仅可缩短交易周期,更有望进一步释放内地购买力。

  内地买家平均斥900万入市

  数据亦印证这股趋势。中原地产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本港一、二手住宅,使用普通话拼音登记的买家多达6128宗,创历史新高,涉资达559亿元,人均入市金额逾900万元。当中93%选购的是2000万元以下单位,显示中低价住宅成为内地买家的主战场。

  在简单税制、高透明度的交易环境下,加上教育资源与稳定投资回报,香港对内地买家吸引力依然强劲。

  全面撤辣与抢人才政策齐发,可望为楼市注入源源不绝的新动力。若资金调动渠道一步到位,内地客将在本港楼市扮演更重要角色。

  (作者为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