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港股观察/中小股迎来估值重塑风口\席春迎

2025-08-14 05:02:15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长期以来香港资本市场的结构性问题之一,是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交易量低、融资难、市场关注度不足。尽管这些公司占总上市数量的八成以上,但在投资者的视野中,它们往往被忽略,原因包括盈利能力弱、增长性不足、缺乏分红吸引力以及信息披露不够透明。

  不过,今年市场情绪出现了显著变化——凡是有明确转型信号、尤其与新兴技术或政策热点挂钩的中小上市公司,股价与交投活跃度都出现了快速提升。尤其是在《稳定币条例》落地后,稳定币、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Web3.0及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一批敏锐布局的上市公司,正从“边缘角色”走向“关注焦点”,并带动了整个中小市值板块的再定价。

  过去,中小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长期受制于几个核心因素:1)流动性不足:投资者参与度低,交易稀疏,股价缺乏稳定的价格发现机制。2)再融资困难:缺乏活跃的市场表现,使得通过配股、供股、可转债等方式融资的成本高、难度大。3)成长性存疑:行业空间有限、缺乏新业务支撑,投资者对未来盈利能力缺乏信心。4)机构关注度低:分析师覆盖不足,缺少持续的市场推广与品牌建设。

  在此背景下,即便公司有一定资产或业务基础,其估值长期被压制,甚至沦为“壳资源”或投机品种。但近一年多来,随着全球新兴产业浪潮和政策引导,中小上市公司一旦释放出转型信号——无论是切入人工智能、RWA、稳定币、Web3.0,还是与国际合作伙伴达成战略协议——市场便迅速给出正面反馈。

  这种市场反应的逻辑在于:1)估值基数低:股价处于低位时,任何增长预期都会被市场放大;2)预期交易:投资者买入的并非当前业绩,而是潜在的成长曲线;3)情绪敏感:新兴概念、政策支持与媒体报道形成共振效应,放大了股价波动。

  若要将市场热度转化为长期价值,中小上市公司必须跨越“概念期”进入“落地期”,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1)明确战略方向:选择与自身资源禀赋、团队能力和行业趋势高度契合的转型领域;2)强化执行能力:将战略拆解为阶段性目标,确保按时交付成果。3)构建护城河:在技术、渠道、品牌或数据等方面形成差异化优势;4)优化资本结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永续基金、并购重组等方式,增强资本运作能力。

  从最新案例来看,那些能够与政策红利直接对接,并快速完成技术与商业落地的公司,最容易在资本市场中形成持续溢价。例如,RWA平台建设与稳定币发行结合、医疗IP代币化与资金池协同、AI算力资产上链与绿色金融结合,都是将概念转化为落地的有效路径。

  在资本市场中,价值不仅存在于财务报表,还体现在企业的市场形象与投资者信心中。中小上市公司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投资者越来越重视企业的透明度和治理结构。中小上市公司应主动披露关键信息,让市场及时了解合作进展、产品上线、监管批准等节点信息。制定稳定分红政策,可以显著提升市场信任。2)建立分析师与媒体关系:提高第三方独立覆盖率,放大市场解读效应。3)定期举办投资者交流会:提升透明度与信任度。4)讲好转型故事:用数据和落地成果验证战略合理性。

  中小上市公司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制度支持,香港未来可借鉴新加坡、内地经验,推动:1)建立分析师研究津贴制度,鼓励覆盖中小市值公司;2)优化做市商与流动性支持机制;3)放宽优质资产注入门槛,推动并购重组;4)建设科技产业板块与专线制度,支持RWA、稳定币等新型资产类别的上市与流通。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稳定币条例》的落地,香港资本市场已经为中小上市公司打开了新的融资与资产运营模式:一旦结合RWA平台,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资本盘活。

  兑现市场预期 巩固企业价值

  香港中小上市公司从冷遇到聚焦的过程,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新政策和新技术的敏感反应。《稳定币条例》与RWA、Web3.0及人工智能热潮,为它们提供了历史性转型窗口。但真正决定上市公司长期价值的,不是短期股价的暴涨暴跌,而是能否将新赛道的布局转化为稳定现金流与核心竞争力。未来随着监管框架完善、产业生态成型,中小上市公司有望成为香港资本市场的新增长极——前提是,它们必须用可持续的业务成果去兑现投资者的信任。

  (作者为香港中小上市公司协会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