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这一宏观调控重要举措的出台,为消费市场注入新动能,对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具有积极意义。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按一定比例补贴利息,旨在降低借款人实际融资成本,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信贷支持方式。例如,若李先生在2025年10月申请4万元(人民币,下同)2年期个人消费贷款用于家居家装,贷款年利率4.5%,按年贴息1个百分点计算,其每年可获贴息400元,两年共获800元,切实减轻消费负担。
《方案》立足需求端发力,直接惠及消费者,贴息资金由贷款经办机构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依托此次《方案》,以下四类人群有望直接受益。
第一类:年轻家庭与新婚夫妇
年轻家庭和新婚夫妇通常处于生活的起步阶段,面临着多方面消费需求。例如,在住房改善领域,购置房产后衍生的家居家装支出构成了重要经济负担之一。以100平米住宅为例,基础装修成本区间约为10万至15万元,中高端装修20万至30万元;而在配套家具家电采购方面,客厅基础家具组合成本约2万至5万元,家电设备等费用大约3万至6万元。在家庭生育环节,从备孕产检到孩子出生后的养育、月嫂服务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后,该群体在上述消费场景中可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以15万元家居家装或生育专项贷款为例,若享受1%年贴息率,每年可减少1500元利息支出。如此便可降低这部分人群的资金使用成本,有效缓解其流动性约束,从而提升其消费支付能力与决策意愿。
第二类:中等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在面对一些大额消费时,仍会考量。例如,在汽车消费方面,一辆价格在15万至25万元价格区间的家用汽车,对于中等收入家庭来说是较为常见的选择。再如文化旅游方面,很多中等收入人士对文化旅游存在较为旺盛需求,渴望借此来放松身心并增长见识。就目前来看,一家三口的一次国内长途旅游,费用可能在2万至5万元;如果参加一些高端或者定制化的文旅线路活动,费用可能更高。
不仅如此,中等收入群体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也较为强烈,而职业技能培训、专业资格认证等教育培训项目的费用通常在数千元至数万元区间。此时,依托贴息政策,他们便可以降低各方面成本,从而更加从容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三类:“新市民”群体
所谓“新市民”,是指那些因就业创业、子女教育、家庭团聚等原因迁移至城镇,且户籍尚未完全本地化的各类人群。在城镇化融入过程中,该群体面临多样化消费需求。他们同样有改善生活品质、提升个人技能等消费需求,而各方面支出金额可能同样不菲。
此时,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为他们提供了资金支持的机会,通过申请消费贷款并享受贴息,能够降低他们的融资成本,使他们更有信心进行相关消费,在提升其生活品质和工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当中,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第四类:老年群体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日益受到关注。而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可以为老年群体及其家庭带来显著的经济支持与保障效能。
例如,在家庭适老化改造层面,为老年人居住空间配置无障碍设施(包括扶手系统、无障碍通行通道等)及适老辅助设备(如轮椅、助行器械等)的综合改造成本区间可能在数万元量级。通过申请消费贷款并享受贴息政策,能有效降低家庭适老化改造的资金成本,提升适老化改造的可及性,助力更多家庭构建安全、舒适的老年居住环境。
再如,在老年健康管理领域,当前老年人群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无论是定期健康体检、专业化健康管理服务,还是康复治疗等项目,均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投入。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通过降低金融成本,能够有效激发老年群体及其家庭在健康管理领域的消费潜力,对提升老年群体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此次个人消费贷贴息政策广泛覆盖了各类人群,有助于激发不同群体的消费潜力,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繁荣。但从个体角度来看,依然要充分评估自身实际需求和还款能力,合理利用这一政策来改善生活或解决燃眉之急,如此方可实现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