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香港楼价可负担比率走势
国际顾问机构最新公布的“国际楼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已连续十五年蝉联“全球楼价最难负担城市”榜首,但其实香港置业负担已经大幅回落,楼价自高位回落约27%。
根据美联物业研究中心数据,若以一个实用面积约500平方呎的单位计算,于2021年8月楼价高位、供款20年及七成按揭并以最优惠利率为基础计算,当时供楼负担比率为68.6%。
反观现时楼价已由高位下跌约28%,加上去年9月美国踏入减息周期带动本港按揭息率下调,以及今年首季居于私人物业的家庭月入中位数比起2021年三季度增加约13%去计算,置业人士现时供楼负担比率已跌穿五成水平,最新7月份为48.3%,比起2021年高位减少大约20.3个百分点,显示置业负担显著减轻,已非遥不可及。
随着楼价回稳,银行业界对按揭业务取态转趋积极,近期有个别中小型银行推出低息按揭计划吸客,亦有大型银行上调物业网上估价,侧面反映银行业界对楼市前景的乐观预期。上述迹象表明,香港楼市正逐步回稳,市场正在重拾动力。
本港资金充裕,为楼市创造上升的条件。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本港定期存款数字录约10.13万亿元,较4月时高位的约10.51万亿元减少约3.6%,反映资金已开始由定期存款流出。但本港存款总额仍持续增加,当中活期及储蓄存款6月合计录约8.54万亿元,较4月更增加约1万亿元或约13.2%,可见近月资金暂时转至活期及储蓄存款,显示部分投资者正部署将资金投放在其他投资板块。
供平过租 释放购买力
假设目前约10万亿元定期存款中有1%流入楼市,即相等于1000亿元成交额,若以楼价1000万元单位计算,已相当于约1万个置业需求。
楼市利好因素持续涌现,增加买家入市信心,加上美国年内再减息机会增加,相信会吸引部分资金流入物业市场。特别是“供平过租”的优势扩大,不仅推动置业自住的需求,亦刺激投资需求,为下半年楼市价量提供上升动力。
(作者为美联物业住宅部行政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