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创科了望/港善用优势 布局五大前瞻科技\陈迪源

2025-08-22 05:02: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香港面对全球科技革命浪潮,可以选择成为积极的“引领者”,主动设计布局未来;或者成为被动的“跟随者”,接受他人制定的技术标准。时间窗口有限,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刻。

  传统施政报告往往聚焦当下民生与经济,但这已不足以应对新时代挑战。我们需要跨越政治周期的长期科技战略,为香港未来20至30年发展奠定基础。有研究显示,全球GDP增长主要来自科技创新驱动,未来10年内大部分新增就业将与科技相关。人工智能(AI)市场预计2030年达15.7万亿美元,量子计算市场2035年将达8500亿美元。这些数据凸显香港必须在全球科技竞赛中抢占先机的迫切性。

  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国际化人才资本、完善法律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坚实基础。然而,时间窗口有限。若不能抓住机遇,香港将在全球科技竞赛中失去领先地位。

  基于香港城市特点和发展优势,我们应聚焦五个具备颠覆性潜力的前瞻科技领域。

  一是自动驾驶革命:安全与环保并重

  统计显示,九成交通事故由人为错误导致,自动驾驶可将事故率降至极低水平,极大提升道路安全。智能调度的自动驾驶车队能显著减少拥堵,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结合新能源车辆战略,电动自动驾驶网络将大幅减少排放,助力2050年碳中和目标。香港应利用完善法规和城市管理经验,打造全球最安全、最规范的自动驾驶测试中心,建立港深绿色自动驾驶走廊。

  二是低空经济:开拓第三维度空间

  香港垂直城市结构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独特优势。全球低空经济市场规模2035年将达1.5万亿美元,涵盖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紧急医疗救援等多元化应用场景。香港利用无人机进行快速药品配送、文件传输,甚至在离岛与市区建立“空中的士”航线,具备极高商业价值。特区政府应投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起降平台网络、导航系统,建立全球领先监管框架。

  三是机器人经济:应对人口挑战的智慧解方

  香港步入高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机器人与AI结合,是应对挑战、维持社会活力的核心解方。先进AI和机器人技术可提升特定行业生产力2至3倍。从建筑工地自动化施工到医院辅助护理机器人,再到餐厅自动送餐服务,机器人成为人力重要补充而非单纯替代。同时必须建立完善通用人工智能(AGI)治理框架,确保技术发展以人为本。

  四是量子计算与区块链金融:巩固金融中心地位

  金融是香港支柱产业。量子算法强大算力可将复杂金融衍生品定价和风险建模速度提升超过1000倍,为金融市场稳定提供前所未有的保障。香港应集结本地顶尖大学科研机构力量,建立“亚太量子计算中心”,吸引全球量子科技人才。同时积极拥抱数码资产未来,推出官方港元数码货币,建立完善数码资产交易托管体系。

  五是通用人工智能治理:引领全球科技伦理

  通用人工智能(AGI)是人类历史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技术突破,既是巨大机遇也是挑战。凭借“一国两制”独特优势,以及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桥梁角色,香港可在AGI全球治理中扮演关键角色。建议成立“全球科技治理研究院”,汇聚法律、伦理、技术专家,制定AI伦理、安全标准。通过引领AGI治理标准制定,提升香港在全球科技版图中的话语权。

  引进科技人才 强化STEM教育

  成功实施需要完善机制保障。笔者建议设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香港未来科技战略委员会”,负责统筹跨部门长期科技项目;建立“未来科技发展基金”,制定“香港2035科技愿景”白皮书等措施。

  人才是关键。应建立全球科技人才签证制度,目标五年内引进1.5万名国际科技人才。本地人才培养同样重要,强化中小学STEM教育,建立香港创新科技大学联盟。

  科技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一项技术从实验室到商业化往往需要10至15年周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期的投资,人才培养需要完整的教育周期。这决定了科技政策绝不能受制于短期政治周期,需要跨越政治周期的长期战略。

  香港拥有独特制度优势,背靠祖国庞大市场,面向全球国际网络。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具备前瞻性视野、长期性规划魄力和系统性思维模式。通过实施前瞻科技发展战略,香港将重新定义城市竞争力,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贡献国家发展大局,引领全球科技治理。

  “前瞻科技重塑未来”,这不仅仅是口号,它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香港人的行动纲领。时间窗口极其有限,机遇稍纵即逝。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刻。让我们携手努力,为下一代创造更加繁荣、智慧和美好的未来!

  (作者为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