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高文宏议/市场当旺 深化改革好时机\李惟宏

2025-08-25 05:02: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可响应国家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特区政府现正就2025年施政报告展开公众咨询,笔者亦积极收集及整合金融服务界意见。

  根据港交所(00388)的资料显示,今年首7个月的日均成交额达2437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4%;新股集资额亦有1279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611%;而截至7月底,新股排队上市数目累计达232宗。尽管近期港股交投畅旺,新股市场亦稳步回升,但现时仍有不少港交所券商未能受惠,反映中小企的经营环境仍然相当困难,需要特区政府及监管机构大胆改革,采取果断的改善措施。

  笔者认为,香港可响应国家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现分别以两篇文章阐述一系列建议,希望特区政府能列入施政报告之中。第一篇文章先集中讨论“深化上市及市场改革”的建议:

  助中小企上市 放宽转主板门槛

  (1)协助中小企上市及发展:特区政府应正面对待及重视中小企的发展潜力,包括所有现已上市(并协助其维持上市地位)及未来有潜力上市的中小企,以及中小型金融服务和专业服务等机构。据统计,由年初至今,约有50家中概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当中近一半是来自香港;特区政府应积极协助及吸引相关企业在港上市,将有助带动更多中小型包销商、保荐人等业务,以及增加对中小型会计、法律等机构的服务需求。

  同时,须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合并的相关规则拆墙松绑,尤其是放宽跨行业并购对核心业务转变的要求(包括就《上市规则》第13.24条中有关“经营的业务须有足够的业务运作”的规定和第14.82条中有关“现金资产公司”的规定,分别放宽对传统业务转型的要求,以及加大灵活性以让业务得以重组和改善)。

  (2)激活GEM及中概股回流做好准备:早前GEM改革措施未能有效刺激GEM的活跃度,港交所应进一步检讨GEM和主板在市场上的定位,并重塑GEM品牌,以及作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提升GEM的交投量。有业界人士建议,可缩短等候转主板的年期,例如由3年减至2年;若企业满足盈利要求,亦可放宽或取消5亿元市值的转主板要求,让本身有盈利、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企业不需额外、不合理地催谷其市值至5亿元。此外,监管机构除了为在美国的大型中概股回流做好准备外,亦可积极协助中小型中概股赴港上市,包括检视上市规则和门槛要求,把握好中概股回流带来的机遇。

  (3)加快落实保证金的存入安排:监管机构正着手检视保证金的存入安排、优化保证金和抵押品要求等,期望有关政策尽早落实推行,当中包括提高保证金的现金存入息率、允许在港交所旗下结算所跨市场按金制度的做法,以及扩大合资格抵押品范围,将有利业界发展。

  加快设OTC市场 容许散户参与

  (4)无纸证券制度的收费意见:市场关注无纸证券制度推出后可能引申的新增收费。笔者认为,首先有关制度推出后,不应增设新收费;如果确实有新增收费,亦应一视同仁,统一收费结构,确保公平性和能够让业界转嫁相关费用,并务求在新收费模式推出时,不会令大量业界人士的经营成本增加。

  (5)加快设立场外交易(OTC)市场:有业界人士建议,在OTC市场挂牌的要求,应低于现时GEM的上市要求,并以容许零售投资者参与为大前提,减少施加专业投资者限制。此外,亦不应强迫正在转型或面对短期经营困难的企业退市,否则会更加损害投资者利益,反而须协助它们改善经营困局及持续成长下去。

  (6)改革强积金计划:建议积金局在现行制度下,扩大强积金的投资范围,同时研究让强积金基金更直接投资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包括数字资产、黄金产品、各类债券、ETF等,借此更有效率追踪不同资产,并减少当中的行政费用,有助提升整体回报。

  此外,有业界人士建议,就容许私募基金在港上市的相关指引,证监会及港交所可尽早落实其细化政策(例如估值标准、审批快速通道等),以吸引更多海外大型私募基金来港上市。

  其他市场改革亦包括长远再度下调股票印花税,以提升港股竞争力和促进高频交易活动;优化手数要求,当中手数制度可分阶段、分开不同板块进行;以及关注首次公开招股结算平台FINI对业界的影响,建议证监会就会计入账及FINI财政资源规则(FRR)的计算方式厘定更清晰的指引,让金融机构遵从等等。

  (作者为香港立法会议员)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