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明观四海/琼港联动发展 共谱开放新篇\梁海明

2025-09-09 05:02:3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离岛免税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图为三亚国际免税城。

  去年12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努力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南篇章。同时,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

  在这一重要指示下,海南与香港之间的合作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未来两地将在金融、贸易、旅游、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加强联动,共同推动中国高水平开放,实现互利共赢,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海南自由贸易港推介会暨政策解读会”今日(9月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这场以“琼港联动、政策领航、自贸共赢”为主题的大会,是海南自贸港宣布将在今年12月18日实施全岛封关运作后的首场对外推介会。

  自贸港的制度创新

  自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海南自贸港建设在顶层设计的指引下稳步推进,展现出经济活力与制度创新同步跃升的蓬勃态势。五年来,海南自贸港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还成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重要试验田。

  吸引外资方面,海南自贸港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累计达1025亿元(人民币,下同),年均增长14.6%;境外直接投资总额达97.8亿美元,年均增长高达97%。新设外资企业数达到8098家,年均增长43.7%。此外,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年均分别增长31.3%和32.3%,充分展现出海南自贸港在全球经济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产业发展方面,海南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五年间,上述四大产业在海南GDP的占比提升了13.7个百分点,合计达到67%。其中,南繁种业产业产值突破180亿元,成为国家种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海洋经济年均增速高达13.9%,逐步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商业航天领域也实现重大突破,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投入使用,具备高密度、多类型卫星发射能力,为海南的高科技产业注入新动力。

  制度创新则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海南率先实施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统一15%的优惠税率,覆盖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这一税收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吸引了大量优质资源要素加速向海南聚集。据估算,这一政策每年可为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超过300亿元,形成了强大的政策洼地效应。

  贸易便利化方面,海南自贸港实行“先放后检”、“全程可追溯”等数字化监管手段,构建了高效透明的贸易监管体系。同时,海南创新性地提出“货物有管理、人员自由行”的制度设计,确保货物流通的安全和效率,同时最大程度便利人员往来。这种兼顾安全与开放的制度设计,为海南营造了高水平的营商环境。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正式封关运作。这一天不仅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重要节点。封关运作并不意味着“封岛”,而是标志着海南迈向更高水平开放的新台阶。封关后的海南自贸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重大变革,为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注入新动能。

  封关运作五大变革

  其一,更全面的“零关税”政策。政策覆盖的商品税目将从1900项扩大至6600项,覆盖率高达74%,涵盖原材料、零部件和消费品等多个领域。这将大幅降低企业进口成本,显著提升海南作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目的地的竞争力。

  其二,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加工增值免关税试点将在封关后扩展至全岛范围。境外货物在海南加工增值超过30%后销往内地可免征进口关税。这一政策将吸引加工贸易企业集聚,推动海南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增强其作为区域加工中心的地位。

  其三,离岛免税购物升级。封关后,海南的离岛免税额度将继续提升,商品种类更加丰富。离岛免税购物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推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带动旅游业与消费经济的全面升级。

  其四,税收优惠力度加大。海南将延续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统一15%的优惠税率,覆盖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重点领域。据估算,这一政策每年可为企业和个人减免税费数百亿元,进一步强化海南的税收洼地效应。

  其五,开放不设限的人员流动。海南封关后将对人员流动保持高度开放,无论是内地居民还是境外游客,进出海南均无需额外手续。这种“货物有管理、人员自由行”的制度设计兼顾了贸易便利与社会开放。

  两地合作六项建议

  习近平主席曾明确指出:“加强同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海南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是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与香港同为国家南部沿海的重要门户,在经济结构、资源禀赋、发展定位等方面具有高度互补性。海南的“零关税”、“低税率”政策与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和专业服务优势结合,若能在以下至少六个领域进行合作,将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为两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其一,金融领域的深度合作。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和丰富的金融服务经验,可为海南自贸港提供资金支持和专业服务。两地可在绿色金融、离岸人民币业务、跨境支付等领域展开合作,携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此外,香港的金融机构可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参与离岸金融业务,共同打造泛南海经济圈的金融枢纽,进一步提升两地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其二,贸易与投资的协同发展。海南的“零关税”和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为香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香港企业可以利用海南作为中转基地,将境外原材料运至海南加工后销往内地,从而享受免关税红利。两地还可在跨境电商、国际物流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提升双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实现贸易与投资的双向联动。

  其三,国际医疗与生物科技合作。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已成为国际医疗旅游和高端医疗服务的重要基地,香港可通过引入先进医疗机构、技术和人才,助力海南医疗产业升级,共同发展大健康产业。此外,两地可以在生物科技领域开展合作,鼓励香港的生物医药企业参与海南的医疗创新试点,推动新药研发、基因技术及精准医疗的产业化,打造区域医疗科技高地。

  其四,旅游产业的资源整合。海南的离岛免税政策与香港的国际化旅游资源具有高度互补性。两地可联合开发多中心集群式旅游线路,将生态旅游、免税购物、高端医疗等资源整合在一起,共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通过加强旅游协作,进一步推动国际旅游消费升级,并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到访两地。

  其五,制度对接与规则创新。海南与香港可通过联合设立协调机制,在金融、贸易、教育等领域实现制度对接,共同探索以规则、标准、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模式。这不仅能够为琼港两地的经济联动提供保障,还可为中国在高水平开放中的制度创新积累宝贵经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其六,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交互合作。海南与香港应深化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联动,吸引香港高校到海南办学,为海南的国际教育创新岛注入优质教育资源。同时,鼓励海南大学等海南高校在香港北部都会区设立教学、研究机构,结合香港的国际化视野和科研资源优势,推动两地高校在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实现共赢发展。

  通过以上六个领域的深度合作,琼港两地将实现资源互补与联动,共同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为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