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泰国数字经济总交易额(亿美元)
在泰国政府推动“数字泰国”战略十年来,该国数字经济年增速高达19%(截至2024年),并稳居东南亚第二。在此期间,中国数字科技的规模化输出与产业化落地,已成为促进泰国数字经济格局变化、驱动产业跃迁与民生变革的关键性力量。
讨论两国的数字经济合作,首先应该看到数字基建方面的成果。近年来,在中移动、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的支持下,泰国成为东盟首个实现5G商用的国家,5G基站数量超过4万个,为数字经济的高增长奠定了基础。而华为云、腾讯云和阿里云在当地建设的数据中心集群,也为泰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撑和解决方案,并通过联合人才培养计划,为本土技术生态注入活力。
其次,中泰两国的数字技术人才一道,共同推动了泰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智能化跃迁。例如,位于春武里府的美的5G智慧工厂便是典型案例。这座标杆工厂将工业互联网理念落地泰国,通过实时数据采集、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和自动化流程,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灵活性,为泰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了覆製样板,展示了智能化转型带来的可观效益。
不过,商业流通与日常生活的效率革命,才是中国数字科技触达最广、感知最直接的层面,也是中国数字产业的超级武器。在消费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已覆盖泰国核心商圈,曼谷热门购物区商户渗透率达61%。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提升,大幅降低了中国游客的现金依赖度,甚至还延伸至曼谷BTS轻轨系统。同时,高性价比的中国电商平台(Shopee和Lazada)吸引到45.4%的泰国消费者,携程、滴滴等服务应用也赢得了当地用户的信赖,重塑了泰国零售、旅游和出行的体验。
中国数字平台在泰国的落地,更加深刻地影响了泰国青年群体的文化消费习惯。由泰国国家研究院8月发布的《“数字丝路”在泰国》报告显示,TikTok短视频和中国动漫内容在泰国年轻人中的使用率分别高达90.7%和91.6%,《原神》、《王者荣耀》等中国手机游戏、起点国际的网文,以及通过腾讯WeTV、爱奇艺平台引入的中国影视综艺,已成为泰国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中泰文化的交流绝不是单向的。在中国视频平台加大于泰国本土原创内容投入的同时,有相当部分的作品又反哺中国影视市场,泰国的广告、明星于综艺节目,在中国同样占据一席之地。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中泰数字经济合作势必要迈向一个新阶段,双方都需要为人工智能通用技术(AGI)的扩散做好充分准备。《“数字丝路”在泰国》报告显示,74%的受访泰国企业正在使用中国云服务,例如腾讯云与泰国零售巨头正大集团旗下CP AXTRA的合作,就是一个标杆案例。而在AI领域,66.7%的泰国企业用户认为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AI产品“非常便利”。
虽然ChatGPT等美国品牌的认知度仍具优势,但DeepSeek、阿里通义千问、腾讯混元等“中国AI方案”,正凭借对低算力环境的适配性、开源策略等特色路径,有效降低泰国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拥抱人工智能的门槛,为市场提供了更丰富、更易获取的选择,加速AI技术的普惠化扩散和规模应用。
加速AI技术规模应用
公允来说,东南亚是中国企业的出海热土,而泰国则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样板房”,但这场看似便利的出海征程并非没有暗礁。尽管中泰两国关系友好、合作融洽,但海外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等监管政策的收紧,依然构成了中国企业新的挑战,电商领域的免税政策变化,也牵动着数以百万计商家的心弦。
此外,来自AWS、Google等全球巨头的竞争,以及True、Ascend等泰国本土科技企业的崛起,也让中国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AI应用为例,来自中国企业的应用,如果能增强泰语AI能力,势必获得更大的认可度;如果能开发轻量级SaaS工具,将有助于推动更多泰国企业数字化。
拥有7000万人口的泰国,之于中国数字产业绝非单方面的技术辐射对象,而是一块多维度的试金石与共生土壤。中国企业在此验证方案、淬炼能力;泰国则借助外部动能加速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长期来看,中泰要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双赢,需要持续进行政策磨合、利益协商和技术适配,这就要求双方建立更有韧性的双边关系。而此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需要扮演好各自角色,并做好协同作用。
(作者为暨南大学数字创新与公共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