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近期豪宅交投畅旺,其中九龙站天玺的天钻玺4房大宅,7月底以近2.32亿元售出,呎价逾12.9万元,创九龙区一手分层新高。
笔者最近参加的聚会中,楼市成为热门话题,几乎每位朋友都向笔者查询楼价是否已经见底。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出市场上仍有大量资金在观望,等待一个合适的释放时机。对于手持现金流的投资者而言,何时入市,往往比买什么更重要。
以笔者多年观察及经验所得,住宅楼价的调整已大致完成。由高位至今,平均跌幅约三成,部分地区甚至达到四成。这种幅度在香港楼市并不常见,已吸引到不少资金充裕的买家出手。尤其在豪宅板块,近期连环出现大额成交,并非偶然个案,而是资金部署的趋势所致。这类买家往往具备长线视野,并不以短期升幅为目标,而是看准价值回归的机会。
库存压力降 新盘开价回稳
新盘市场的表现亦值得留意。过去两个月,每月一手成交宗数均维持在约2000宗水平,反映市场情绪逐步回暖。更重要的是,发展商去存货的速度加快,库存压力减轻后,不再以低价促销,令市场不再受制于新盘压价。随着价格逐步回稳,买家信心亦同步提升,形成正向循环。
至于工商铺方面,近年的跌幅比住宅更为显著,由高位平均下调五至六成,个别个案甚至达七成。虽然本港消费市道有回暖迹象,但整体复苏仍属缓慢,工商铺走势自然未能与住宅同步。坊间常言“一舖养三代”,近年不少人质疑其真确性,认为商铺需求已不如以往,加上网购盛行,实体店依赖减弱,投资前景不明朗。
不过,若以长线角度审视,二十年前购入的舖位至今仍升值三倍,租金回报亦相当稳健,足以印证上述说法并非无稽之谈。投资工商铺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入市时机与心态。若在过去十年高位期进场,心态偏向短炒,自然难以承受现时的跌幅;反之若是以稳定收租或长线增值为目标,在合理水平入市,则毋须过分忧虑。
事实上,无论是住宅或工商铺,市场本身就有周期性波动,投资者应有心理准备。现时若手持现金流,不妨以长线部署为主,切忌以“即买即赚”的心态进场。短线投机的空间已大不如前,反而是稳健持有者更能从中获益。
笔者相信,楼市未来将进入缓步上行的阶段,成交量或会持续增加,楼价未必短期内急弹,但只要冷静理性地审视市场、耐心持有,仍可从楼价上行中累积可观红利。投资物业从来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耐力赛,关键在于何时起步,以及是否愿意坚持到底。
(作者为利嘉阁地产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