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吃老本”已经不合时宜,白手兴家不易,在变革的巨浪中二次创业更难。企业家若没有第二次创业的勇气,就难以真正被认同是企业家,而展现这份勇气,正是他们成功的关键。答案就是“挺住”,企业家必须挺住每日如山的压力,学习与压力共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把压力变成动力”。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压力的思考,史丹福大学的健康心理学家凯莉.麦克尼格(Kelly McGonigal)早前举行一场演讲,她的观点可以说是颠覆我对压力的传统认知。这位学者曾经花十年时间去告诉人们压力有害健康,后来一项追踪3万名成年人、长达8年的研究让她改变看法。
凯莉最新研究发现,真正决定压力是否有害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压力的方式,那些承受巨大压力,但不认为压力有害的人,死亡风险反而是最低。研究得出的核心观点是:当一个人选择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压力时,压力甚至可能成为成长的催化剂。这个观点确实令人眼前一亮,通常多数人都会把压力视为敌人,想方设法逃避它、消除它,结果往往是身心俱疲。但凯莉的研究告诉大家,或许我们都用错方法,心跳加速不一定是恐慌的信号,而是身体为我们注入能量;呼吸急促不是焦虑的征状,也可以是大脑要获取更多氧气,让我们变得更加专注和敏锐。
更有趣的是,科学研究还表明,压力状态下人体会分泌一种叫催产素的激素,它会激发我们和他人连接以寻求支援的本能,这说明压力从生理机制的设计上来说,并不是让我们独自去承受,而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去靠近最信任的伙伴,分享困境,凝聚团队。
这一点实在令人感触极深,民营企业家可以说是与压力终身相伴的群体,每天要面对市场的风云变幻,激烈的竞争,还有团队管理等重重挑战,焦虑和压力是家常便饭,但一个习惯于把压力藏在心里的孤胆英雄,往往是最先被压垮的,而一个懂得把压力转化为团队连接动力的领导者,就能够带领组织穿越风暴,行稳致远。
前段时间民营企业界接连发生一些让大家都扼腕叹息的事情。其实不少企业家面对二次创业时,会发现今天的挑战和过往不太一样,会要求我们在具备勇气的同时,还要掺着一份“壮士断腕”的决绝。所以决定了二次创业就要做好准备,想清楚如果失败了会怎么样,更重要是不要放弃!不要气馁!不要沮丧!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东山再起。所谓创业者的勇气,就是面对失败的压力时那份态度。
集结资源 激发集体智慧
俗话说得好,“事业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是最宝贵的财富,民营企业家被称作是“最坚强的物种”,最关键就是“坚强”二字。成功的企业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一颗强大心脏,能够挺得住所有压力。
日常中我们都无法选择是否面临压力,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如何和压力共处,商海搏杀总会有高峰低谷。胜不妄喜,败不惶馁。当感到压力山大的时候,我们既要有强大精神,亦要有乐观心态,可以试着告诉自己,有压力就是证明自己正在做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与其独自硬扛,不如把压力看作一个信号,身体的反应意味着正全力以赴地帮助我们,告诉我们需要去连接别人、激发集体智慧,这也是为什么企业需要上平台,因为平台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大家资讯共用,资源分享,抱团发展,共赢未来,是企业家之间的连结。 平台越大能带给你的能量也就越大。创业者依托平台,可以获得资源、资讯、人脉、应用场景,提升抗风险能力,降低创新和创业的成本,而传统企业可以通过和创新企业合作,走上二次创业的增长曲线。所以,有压力是很理所当然,学会集结身边资源,驾驭压力,而不是被压力控制,这不也是一种顶级的领导魅力吗?
(作者为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