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AI研发院成立,为香港创科前景带来的并不是渐进式改良,而是跨越式发展。
立法会财务委员会于上周五(9月26日)通过拨款10亿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AI研发院),业界为之鼓舞。笔者一直认为,未来十年,香港大部分新增就业将与科技相关,而香港又拥有“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国际化人才资本环境,以及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些独特优势加上即将成立的AI研发院,或为香港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特区政府提交的文件,研发院将肩负明确的公共使命,其主要职能包括:
(1)推进香港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寻求科研突破;
(2)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香港重点产业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3)研究及向政府提供有助于推动香港人工智能发展的建议;
(4)提供协作平台,促进香港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
(5)加强社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及提升素养技能。这些职能在不同的战略层面为香港带来不同的影响和长远效益。
数字政策专员黄志光指出,AI研发院首两年会建立业务网络及业界、学界认受性,预计第三年开始每年收入会增加至2亿至3亿元,往后可达收支平衡。
研发院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直接收入,更在于其作为“产业催化剂”的作用。通过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授权、顾问服务等多元化收入来源,研发院将逐步实现财务自主,同时为整个AI生态圈创造数倍于投入的经济价值。
笔者认为香港应借机加快建立完善的人才生态系统,不仅提供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更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AI研发院可借鉴国际顶尖研究机构的经验,建立灵活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以及与国际接轨的学术评价标准。同时,通过“研发院院士”制度,为优秀人才提供学术声誉和职业发展的双重激励。
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面对AI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治理挑战,香港应采用“伦理导向”取代“严格规管”的治理思路。这不仅符合普通法体系的灵活优势,更能在促进创新与确保安全之间取得精妙平衡。AI研发院可牵头建立科技治理系统,汇聚法律、伦理、技术和社会学专家,专注研究制定AI伦理、安全标准及负责创新框架。凭借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点的桥梁角色,这一机构有望成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间对话合作的重要平台。
AI研发院的成立,正值国家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关键时期,亦有助深化本地的人工智能研发及数字技术与产业优势的融合发展,透过本港国际化的环境和“超级联系人”及“超级增值人”的独特角色,为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搭建重要的人才桥梁。笔者认为香港可在以下方面为国家战略作出重要贡献:
其一是技术创新合作。与内地顶尖AI研究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大语言模型、机器学习算法等前沿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其二是国际市场拓展。利用香港国际化平台,协助内地AI企业“走出去”,同时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其三是标准制定参与。积极参与国际AI标准制定,为国家的方案贡献香港智慧,提升国家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其四是数据跨境流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备忘录》的深入实施,为AI发展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AI研发院10亿元的投入,撬动的将是香港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格局。通过系统性布局AI等前瞻科技领域,香港有望在未来创造更多高技能就业岗位,同时大幅提升科技产业对本地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更重要的是,AI研发院将催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产业升级加速方面,AI技术在金融、医疗、物流、教育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应用,将大幅提升香港整体竞争力。
一是创新生态完善方面,AI研发院与现有的InnoHK平台、数码港、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形成协同效应,构建更加完善的创新生态圈。
二是国际地位提升方面,通过在AI治理、技术标准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香港将巩固其国际创科中心的地位。
三是民生福祉改善方面,AI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公共服务优化等方面的应用,将为市民带来更便捷、更优质的生活体验。
立法会财委会通过AI研发院拨款不仅是一笔财政投入,更是对香港创科未来的坚定承诺。时间窗口极其有限,现在就是行动的唯一时刻。一个由AI驱动的智慧香港,正加速向我们走来。AI研发院成立带来的不是渐进式改良,而是跨越式发展;不是短期政策调整,而是长期战略布局。
(作者为香港创科发展协会创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