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数字人民币的应用料可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美联储于9月17日宣布降息25个基点,表明美国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此举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何种影响,对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又有何种影响?本文试图作分析。
降息,从中央银行角度来讲,其政策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放松货币投放,二是鼓励投资。具体到美国来说,虽然很多人认为降息是为了割全世界的羊毛,但是凭心而论,如果没有经济发展作为坚实的后盾,整个美元经济体是无法承受如此高的利息。况且,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于通货膨胀有加剧的影响,这个时候降息会不会加剧通胀,也是决策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美国今年以来的经济表现尚可,因此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并不急于降息,而特朗普则由于货币紧缩对投资的抑制作用,从而一再加压要求降息。美联储理事沃勒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3到6个月可能会有多次降息。
降息对于美国经济来说,一方面会促进投资,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另一方面会引起部分资金离开美元,转向其他货币或其他金融资产。从现在国际金融格局来看,除了进一步推动黄金价格上涨之外,最有可能性的就是推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同时促使离开中国内地的资金回流,甚至推动部分境外资金流入中国寻求机会。
美元降息会不会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呢?
多国贸易减少以美元结算
首先,美元降息会缓解美汇强势的压力。特朗普的制造业回流等政策对美国经济具有正向的作用,但是客观上也对美国的金融强势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如果降息幅度较大的话,美国的强势地位会进一步削弱。近几年,一些国家为了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已经开始尝试在双边贸易减少以美元结算,如果中国经济可以企稳回升,一定会加强人民币的地位,使得更多的双边贸易结算采用人民币,这无疑是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其次,中国人民银行率先推出了具有法定货币地位的数字人民币。数字人民币采用多中心机制来保证安全性,同时又具有法定货币的地位。近些年数字人民币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中国人民银行如果在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上有所突破,会大大拓展人民币的使用场景,相信也会在国际贸易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大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再次,中国资本市场今年以来的慢牛行情,已开始对经济活跃起推动作用。人民币持续降息,使得市场上保守持有人民币定期储蓄的人,无法承受过低的定期储蓄利率而转向股票市场,这个数字一直在持续增长。7月份,居民储蓄存款环比下降了1.1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非银机构存款则环比增长了2.14万亿元。A股今年上半年新增开户125万户,前7个月淨流入股市资金689亿元。乐观人士认为,仅此一项就可能给股票市场带来数万亿的资金增量,会大大提高市场的估值中枢。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漫长过程,从改革开放前完全封闭的人民币到今天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中占比10.92%的人民币,已经向国际化迈出了很大的一步。尽管人民银行仍然采取资本项下人民币兑换的严格管控制度,但是人民币已经成为美元、欧元、日圆和英镑之后的第五大货币。这些都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夯实了基础。
2010年前后,上交所曾研究推出国际板,由于市场受挫暂时搁置。下一步,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提高及产业的不断升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会不断加强。而当下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待股票市场推出国际板,又会将人民币的国际化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笔者认为,当下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经济的预期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美国近几年对中国采取高关税、技术封锁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特别是解决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贸易上的争端,找到可持续的国际贸易发展路径,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国际货币体系是历史形成的,因此需要历史进程来改变。人民币在当下取代美元地位是一个不切实际的说法,但是逐步取得与欧元等国际化货币同样的地位,应该是可以预期的。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特别要关注区块链技术及可能出现的新技术对现有货币体系的冲击,使得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不落伍。数字人民币的技术进步与应用场景的开拓发展,很可能为人民币的进一步国际化提供契机。
(作者为华发投资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