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共创共享/企业应小步快跑 拥抱AI时代\戈峻

2025-10-07 05:02:07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中国人工智能产业2024年规模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24%。

  在上月举办的“2025人工智能产业及赋能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透露,经该院测算,去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长24%。9000亿元是个什么概念?相当于人民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市场提供的长期流动性。换言之,人工智能(AI)产业已经是一股强大得足以影响经济全域的力量,对中小企业来说更不能再觉得AI还离得很遥远,现在是时候小步快跑,与AI打招呼了。

  中国的AI产业规模之所以快速增长,有赖于AI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据中国信通院测算,各层级的AI产业去年都有不俗表现,基础层增速达到54%,规模接近3100亿元模型框架层增长18%;应用层规模增长13%,其中的智能硬体层增长15%,智能软体层增长10%。除了产业规模,各项AI相关技术发展势头也猛,8月份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了“十四五”时期数位中国建设发展成就。单就“十四五”期间,中国AI综合实力实现整体性、系统性跃升,AI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最近有幸与国际知名云计算与AI专家沈寓实就AI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对于他呼吁企业要“提前布局”的观点十分赞同。沈寓实指出,真正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不是在问“要不要用AI”,而是思考五年后所在的行业会有什么变化、AI会扮演什么角色,而且开始布局数据、人才和试点,早?先机迎接这场变革。

  可能很多中小企还以为AI跟他们的距离仍很遥远,又或者知道AI重要,却不知从何入手,乘风破浪,结果举棋不定,只有站在岸边观望别人,但其实时代要淘汰一个人的时候,连招呼都不用打。一家企业能力与发展天花板高低,是随?老板的认知而改变。企业的天花板低,员工再怎么努力也直不起身。所以对于AI,老板不单不能避开视线,还要身先士卒,先学起来,用起来。只有你自己懂了,才能有信心带?团队一起上,也才能更有效大力地推动全员学习AI、了解AI、运用AI,这是一件对员工对企业都非常有益的事情。

  采用现成工具 试错与调整

  至于要怎样提前布局,个人认为关键有两点,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你得先走出第一步。想拥抱AI红利就得自己先用起来,因为AI不会主动走过来对你打招呼,所以笔者的建议是请主动跟AI打招呼。若自己不主动,恐怕到被淘汰的一刻,AI还是对你默不作声。何况要主动跟AI打招呼一点不难,现时内地多数大模型使用的中文数据,占比已超过60%,有的大模型甚至已达到80%。中文高质量数据的开发和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使得国产大模型性能快速提升,也令建基于大模型的AI系统更易于使用。

  第二个关键是小步快跑,拥抱AI不是鼓动中小企去花大钱,搞什么大模型或者建设自己的AI底层架构,一步登天并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先从现成的“小工具”开始,找出最适合企业的低风险切入路径,先找找感觉,快速试错、快速调整。现在中国线民数量达到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9.7%,那么多应用场景可以尝试用AI开发出新市场,再不躬身入局,那真就被淘汰了。

  至于大家担心的AI会否取代部分岗位,个人认为不必过忧,例如2022年ChatGPT第一代推出后,光是美国就有50万个工作岗位被取代,而且还是白领工作,但历史上每一次技术革命,例如蒸汽机、电脑刚出现时,总会淘汰一些岗位,但消失的是工序,不是人类独有价值。AI替代的是重复或低附加值的工作,这反而是把我们解放出来,去做更有创意、更有温度的事。例如养老院里,机器人可以送餐、清洁,AI可以监控长者健康情况,护工是失去了岗位价值吗?非也,而是释放他们双手,让护工有更多时间去用温暖的手陪伴长者。因为AI虽聪明,但和智慧是两码事,人与人之间情感与智慧的共鸣,才是人类的独特舞台。

  (作者为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