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三亚2023年游艇出海16.11万艘次,接待游客107万人次。图为国庆黄金周期间,三亚游艇出海游的热闹景象。
从全球发展实践来看,发展游艇经济具有推动服务消费转型升级、带动船舶制造业全面发展、促进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打造丰富就业生态、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吸引力等多重效应,近年来游艇经济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
游艇产业链条长,涉及设计、制造、销售、消费、配套服务与基础设施等多个环节,通常在一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时进入快速发展期。当前,中国人均收入已达到1.35万美元左右,具有良好的港口等基础条件,但游艇经济发展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初级阶段。
“十五五”时期,中国应从顶层设计、市场准入、鼓励创新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政策,推动游艇消费大众化发展和游艇产业创新性发展,充分释放游艇经济对中国船舶制造、服务消费、产业融合发展、居民就业、基础设施升级发展的带动效应。
效应一:弥补游艇制造短板
中国作为全球造船业的领跑者,在油轮、货轮、集装箱船等领域已展现出压倒性优势。截至2024年,中国造船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三大关键指标已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与此相对,中国游艇制造业发展明显滞后。2024年,中国游艇制造业的总产值仅为128亿元人民币,远不及船舶业万亿级别的体量(2024年新船订单总金额高达1.49万亿元人民币)。
发展游艇制造业,除了弥补中国造船业的短板之外,还有助推动船舶制造业加快向高附加值转型。当前中国船舶企业推出了超过11万吨的成品油船、超过8万吨的散货船、6.2万吨的重吊多用途船、双燃料汽车运输船等多款高附加值船型,但游艇制造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含量与附加值更高。游艇制造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复合材料、精密仪器、导航通信、内饰设计等多个高端产业的协同发展。
此外,中国游艇制造的智能化改造加速推进,游艇厂商的自动化生产线占比已从2020年的31%升至2025年的49%,对相关数字智能服务技术的潜在需求也很大。
效应二: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发展游艇经济将直接推动服务消费发展。近十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平均在55%左右,提振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至关重要。同时,中国消费市场结构也在快速改变,相对于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对中国消费扩容提质的重要性已变得更加突出。
中国游艇消费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近期中国服务零售从2023年20%的同比增速快速回落到今年8月份的5.1%左右,释放服务消费潜力需要尽快找到新的抓手。而根据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的数据,2024年中国游艇保有量在4.5万艘左右(含未登记注册的钓鱼艇、帆船),游艇泊位近1.5万个,远低于美国的1167万艘,未来游艇消费市场的潜力极大。
发展游艇经济对促进服务消费具有多方面的拉动效应。除了直接推动游艇消费外,游艇经济还可以带动高端旅游业(带动当地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行业的消费)、专业服务业(扩大游艇经纪、法律咨询、船舶登记交易、保险、金融、会展等高端专业服务的需求)、培训与教育业(带动游艇驾驶培训、水上安全培训、海事教育等产业的发展)的联动发展。在意大利,德勤的估算数据显示,每艘在意大利停留超过10周的大型游艇(总长度18米以上的游艇)每年为当地经济贡献160万欧元,对服务消费的带动消费非常显著。
效应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发展游艇经济是推动不同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领域。游艇经济涵盖游艇设计、制造、销售、俱乐部休闲旅游、维护保养等环节,同时带动码头建设、水上活动运营、游艇会展、救援运输、零配件制造、保险、教育培训及餐饮娱乐等行业发展,形成一条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条。游艇经济上游的设计与制造、中游的销售与消费、下游的配套与服务之间,存在很强的联动性。
具体而言,在上游可以拉动游艇设计、新材料、船舶制造、发动机、电子导航设备等行业发展;在中游还可以横向带动旅游、会展、金融、保险、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向下游可以推动维修保养、码头服务、培训、二手交易、报废回收等行业发展。
正因如此,发展游艇经济具有较高的乘数效应。德勤的测算显示,2022年意大利游艇对经济直接贡献114亿欧元,且对旅游业及制造业相关产业的外溢效应非常显著,产业链从上游造船(建造、改装、维修)延伸至下游航海旅游,经济乘数效应2.7倍,总贡献达277亿欧元;2012至2022年,游艇产业增速是意大利GDP增速的三倍。
效应四:打造丰富就业生态
游艇经济通过制造、维修、服务及产业链延伸,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游艇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就业吸纳能力。中国珠海金湾区的游艇产业园集聚35家企业,涵盖豪华游艇生产,直接带动数千人就业,维修保养费用占游艇价格的8%至10%,需专业技师支持,形成稳定岗位。海南三亚2023年游艇出海16.11万艘次,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催生驾驶员、导游等职位,并通过赛事和水上活动策划创造出了很多新兴就业岗位。
在境外,一些国家游艇经济发展更好,创造的就业生态更大。研究显示,游艇业为法国南部地区带来了11亿欧元的经济产值,提供了1万多个工作岗位,其中包括4.38亿欧元的技术领域价值及提供的3600个工作岗位,而游艇旅游业则创造了6.63亿欧元和6600个就业岗位。正因如此,中国香港也正在计划完善游艇码头及配套,将间接拉动建筑、物流、餐饮等就业,关联产业如用品制造和金融保险进一步拓展就业空间。
效应五:提升地方基建水平
一方面,发展游艇经济将推动相关地区升级基础设施。游艇经济对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需要建设或升级港口码头、航道、防波堤等海事工程,也需要改善相关区域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公共设施。
例如,摩洛哥游艇会于1953年创建,通过组织赛事,推动政府扩展了港口码头和航道,改善了周边交通和水电。2014年在游艇会大楼建成时,通过参与土地开垦,升级防波堤和航道,促进通信和水电升级,以适应大型游艇停靠。2020年起,开发SEA Index(超级游艇生态指数),鼓励投资可持续能源,如氢能浮桥和充电站,优化了航道和码头以减少污染。
另一方面,提升相关城市面貌和知名度。将旧的工业港口或荒废岸线改造为现代化的游艇码头和滨水休闲区,能极大改善城市面貌。同时,从国际上看,一个成功的游艇经济区(如摩纳哥、法国康城)是国际化的标志,有助于吸引投资、人才和举办高端会展活动,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软实力。
例如,法国南部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游艇文化,已成为全球超级游艇的重要聚集地,南法西部主要以游艇维修和改装为主,而东部侧重游艇商业和旅游,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每年全球超过一半的30米以上游艇停靠在法国,且游艇数量比35年前增长了六倍。
2022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快邮轮游艇装备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推动游艇产业创新发展、游艇消费大众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效应,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南自贸港成为游艇产业的主要聚集地。
“十五五”期间,建议从制定推动游艇经济发展的专项规划,降低游艇市场准入门槛和扩大公共码头开放,更好统筹游艇消费安全保障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出台针对性的举措,推动游艇消费大众化发展和游艇产业创新性发展,全面释放中国游艇经济的发展潜力,以及对制造、消费、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发展的多重带动效应。
(作者为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