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从中国宁波舟山港出发的货船,历时20天通过北极东北航道,顺利到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
近日,中欧北极快航航线首艘货船成功抵达英国费利克斯托港。该事件不仅标志着北极航线商业化发展的重要突破,也为全球航运格局注入了新活力,进一步优化了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贸易通道。
上述货船从中国宁波舟山港出发,历时20天通过北极东北航道顺利到达欧洲。作为连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冰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枢纽,北极航线大幅缩短了中欧海运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并为全球贸易网络的重塑提供了新选择。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应主动抓住这一契机,通过组建港口管理局,整合区域港口资源,提升协作效率,并与海南自贸港加强联动发展,充分发挥两大区域的区位优势和政策叠加效应,共同把握北极航线带来的战略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表示,“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海运贸易作为全球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对于优化国际供应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全球贸易注入新活力
北极航线的开通,是中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实践,为中欧贸易提供了高效、经济的运输选择,显著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并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运体系中的地位。笔者曾于2023年10月在本栏发表题为《“冰上丝绸之路”成就全球共赢》的文章,呼吁构建中国途经北冰洋通往欧洲的北极航道,以深化中俄与欧洲国家在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北极航线是连接亚洲与欧洲之间的最短海上运输通道,主要包括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和中央航道。其中,东北航道因其沿线水域较为宽阔、自然条件优越以及靠近俄罗斯北部港口,成为目前开发价值最高的航线。船舶从中国沿海港口出发,经俄罗斯北部沿岸穿越北冰洋,可以大幅缩短至欧洲的运输距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融化加速,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条件逐渐改善。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北极航线开发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这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延伸,更为全球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远离地缘冲突高危区
北极航线的开通改变了传统航运格局,为国际贸易和供应链优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成为全球航运网络的重要补充。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其一,显著缩短运输时间。相较于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北极航线极大地缩短了亚洲至欧洲的运输时间,平均减少约40%的航程。例如,从中国宁波到欧洲港口,通过北极航线可节省10至20天。这种时间优势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的商品(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和电子配件等)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提升中欧贸易的效率。
其二,降低运输成本。北极航线在缩短航程的同时,也降低了燃料消耗和运输成本。与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北极航线毋须支付高昂的通行费,单艘大型货船可节省40万至50万美元的“过路费”。此外,较短的航行距离使燃油成本减少约15%,整体运输成本进一步优化,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其三,减少航运风险。传统航运通道需要经过如中东和非洲等海盗活跃区域,或地缘冲突频繁的地区,容易面临较高的安全风险。而北极航线主要途经俄罗斯北部沿岸,远离这些高风险区域,航运安全性显著提升。同时,这种安全性也减少了运输保险费用,使得北极航线成为更加可靠的选择。
其四,推动资源开发。北极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和可燃冰。北极航线的开通不仅便利了这些资源的开发和运输,也为中国在国际能源合作中提供了更多机会。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潜力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的能源安全,优化国家能源供应结构。
其五,重塑全球航运格局。北极航线的开通对传统航运网络(如苏伊士运河航线)产生了替代效应,将推动全球贸易和物流枢纽逐步向北转移。特别是北极航线的运行对中国北方港口(如青岛、大连、天津等)带来直接利好,使其在国际航运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同时,部分南方港口(如香港、深圳等港口)也需积极应对北极航线带来的竞争压力,调整功能定位以适应新的航运格局。
其六,与中欧班列相比的多样化优势。尽管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效率和高价值货物运输方面具有优势,但与北极航线相比仍有一定局限性。中欧班列的平均运输时间为10至20天,速度上与北极航线相近,但其运载能力有限,适合高价值、高时间敏感度的货物(如电子产品、医疗器械等)。相比之下,北极航线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能够运输大量低成本、低时间敏感度的货物(如矿石、农产品等),在货物种类和运输规模上占据优势。此外,铁路运输的成本较高,而北极航线凭借燃料节省和免除“过路费”,在低成本运输领域具有显著竞争力。
大湾区港口宜把握机遇
北极航线的开通为国际航运格局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中国港口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作为中国经济最开放和活跃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应通过组建港口管理局整合资源,并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以更好地融入全球航运新格局。
一是整合港口资源,提升协同效率。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广州、深圳等多个世界级港口,但分散管理导致资源重复和效率低下。通过组建港口管理局,可实现港口统一规划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避免内耗。与此同时,与海南自贸港在航运规划、物流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强协作,形成“南部港口群”合力,将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海南自贸港的自由贸易政策和优越区位,为大湾区港口提供了政策外溢效应和辐射支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二是推动港口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粤港澳大湾区应推动港口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打造智慧港口,优化货物装卸、调配和清关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同时,进一步推广新能源设备和清洁能源船舶,打造国际领先的绿色港口群,顺应全球绿色航运发展趋势。
三是加强与北极航线和海南自贸港的对接。北极航线的开通为中国北方港口(如青岛、大连、天津)带来直接利好,南方港口需积极应对变化。粤港澳大湾区可通过与北极航线沿线港口(如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合作,融入这一新兴航运网络,扩大国际影响力。同时,与海南自贸港紧密协作,海南可作为北极航线货物向南分流的重要节点,将货物快速转运至东南亚等地,形成南北互联的航运网络,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四是提升区域港口的国际竞争力。通过组建港口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可更高效整合资源,与北极航线沿线国家港口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港航枢纽。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合作,则能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政策和物流服务优势,吸引更多国际航运企业和投资者,推动区域港口国际化发展,并在国际航运规则制定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北极航线不仅是一条新的贸易航线,更是中国海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重要一步。其开通为全球贸易和航运网络带来了深远影响,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应抓住这一契机,以组建港口管理局为平台,全面提升区域港口协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强与海南自贸港的联动合作,形成南北呼应的港口群协同效应。
通过大湾区与海南在航运规划、物流网络和政策创新上的深度合作,可更好融入北极航线的新格局,推动区域港口协同发展,助力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北极航线的新时代已经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将在这一航运革命中共同书写新的篇章,为全球贸易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为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
中欧北极快航航线优势
速度快
•中欧北极快航航线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直达欧洲,首航全程仅20天。相较于中欧班列约25天、苏伊士运河航线约40天以及好望角航线约50天的航期,具有明显时效优势。
成本低
•北极航线自带低温属性,显著降低相关产品冷藏成本,有利于更加精准地管控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碳排放少
•中欧北极快航航线能节省燃料,较传统航线单程碳排放量直降约50%,契合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方向。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