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香港凭借融资、法律、仲裁、保险等专业服务领域的优势,协助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四中全会公报围绕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关键议题,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不仅为国家经济注入强大的政策信心,也为香港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经济转型和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关键阶段,香港作为国家与世界连接的重要枢纽,须更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中的机遇,助力国家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为自身经济注入新动力。
捉紧扩大内需机遇
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战略中,国内大循环被确立为主体,这既是推动经济内生增长的关键,也是增强经济韧性的长远之策。香港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化功能,将在国内大循环中发挥不可或缺的支持作用。
首先,香港应抓住内地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积极融入国内消费市场。随着内地居民消费日益呈现个性化、品质化和绿色化趋势,香港作为国际消费品集散地和高端服务中心,可以凭借自由港的优势,将更多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引入内地市场,满足多元化需求。同时,香港应加快与内地电商和数字消费平台的深度对接,充分利用自身在物流、供应链和品牌推广上的国际化优势,通过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紧密合作,打造内地跨境电商的重要枢纽,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
其次,香港的金融服务业要进一步为国内市场建设提供支持。内地市场的统一建设离不开强大的资本支持,而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理应发挥其融资平台和创新能力的优势。近年来,“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互联互通机制,为内地资本市场的开放注入了活力,未来香港应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特别是在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金融科技以及电子货币领域深化合作。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与跨境支付技术的升级,香港可以成为数字货币与电子支付的国际化试验窗口,为跨境资金流动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构建更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香港能够为内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国内大循环的畅通,以及全国统一市场的建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和现代化金融服务。
再次,香港还可充分发挥其在专业服务领域的优势,为内地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提供全面而高效的智力支持。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经济体,香港在法律、会计、工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商业仲裁等专业服务领域具有成熟的体系和国际认可的高标准。这些优势不仅能够帮助内地企业在标准化、合规性和透明度方面与国际接轨,还可以为内地市场在政策制定、风险管理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提供咨询支持。
与此同时,香港还可以通过与内地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跨境投融资及企业治理优化,为内地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提升注入新动能。通过这种专业服务的深度融合,香港将在推动全国统一市场高效运行、破除区域壁垒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助力国内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用好双向平台功能
全会也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并明确要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香港作为内地最国际化的城市,具有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独特优势。
首先,香港应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并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发挥双向桥梁作用。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香港凭借其在融资、法律、仲裁、保险等专业服务领域的优势,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香港应进一步巩固其专业服务的国际领先地位,不仅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服务,还要主动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和资本“引进来”,通过香港的平台进入内地市场,推动多边投资合作。同时,香港应鼓励本地企业与内地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实施,携手开拓海外市场,扩大经贸网络,以实现互利共赢,为内地和国际市场注入新的增长动力。
其次,香港应强化其国际金融中心的枢纽功能,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为内地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同时吸引海外企业“引进来”参与内地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香港不仅在人民币存款、债券发行和外汇交易中保持领先地位,还在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融资的主要结算货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香港应加快发展更多人民币产品和服务,扩大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同时加强金融科技和跨境支付体系建设,为人民币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市场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提升在投融资、资产管理和风险管控方面的能力,香港将在深化金融开放、促进资本双向流动的过程中,为国家金融安全和全球市场稳定贡献更大力量。
再次,香港还应积极推动贸易创新发展,为国际循环注入新动力。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背景下,香港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发达的服务业体系,成为内地与全球之间的数字贸易枢纽。例如,香港可以推动建立国际化的数字贸易规则和标准,吸引全球数字贸易企业在港投资,打造国际数字贸易平台。同时,香港还应与内地合作,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为国际循环注入更多活力。
四中全会还提出了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并强调要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一战略部署为香港与内地其他地区的联动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加强与全国城市合作
首先,香港应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合作。大湾区作为全国经济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区域之一,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未来,香港应在金融、航运、科技创新等领域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加强合作。例如,在金融领域,香港可以为大湾区内的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科技创新领域,香港可以与深圳联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在航运领域,香港可以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合作,打造世界级港口群。
其次,香港应积极参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特别是在今年12月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抓住这一标志性节点深化合作。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重要试验田,海南自贸港的特殊政策和对外开放力度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香港可充分发挥其在国际贸易、航运物流和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与海南联合打造区域性贸易和物流枢纽,连接国内外市场。同时,香港还应在离岸贸易、服务贸易、自由港运营经验,以及国际旅游等领域与海南探索更多创新合作模式,例如共同拓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及绿色金融的应用场景。此外,香港可以通过与海南协同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对接,共同构建更开放、更高效的自由贸易体系,助力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提升。
再次,香港还应充分利用其在海洋经济领域的优势,与全国其他沿海地区加强合作。海洋经济是未来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而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港口城市,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优势。未来,香港可以与全国其他沿海城市联合发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共同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中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为国家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在全新的历史阶段,香港唯有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不负时代重任。面对“双循环”战略、高水平对外开放、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香港应用好自身的制度优势和国际化能力,积极参与国内大循环建设,强化国际市场桥梁作用,并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等重大国家战略中贡献力量。唯有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香港才能在助力国家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作者为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