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一方之言/港发挥绿色金融优势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 璇

2025-10-27 05:02:3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10月23日,二十届四中全会于北京闭幕。会议明确强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为香港发挥绿色金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重要战略契机。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扎实的绿色金融基础正是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所需的关键资源。围绕战略定位,香港的核心角色,在于搭建内地与全球绿色资本、标准与技术的双向桥梁,未来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全球绿色资本配置中心。凭借自由开放的市场与成熟金融体系,引导国际ESG(环境、社会及管治)资金、主权基金、绿色债券等,精准投向内地关键绿色项目。

  二是绿色金融标准衔接器。推动内地绿色标准与国际标准(如欧盟《可持续金融信息披露条例》)对接互认,降低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绿色市场的门槛。

  三是绿色科技与产业融合平台。发挥香港科研与国际化优势,吸引全球绿色科技企业,并协助内地先进绿色技术透过香港走向世界。

  从五个战略维度着力

  关于具体路径与重点方向,香港可从以下五个战略维度着力:

  首先,做大做强绿色金融市场,为国家项目“输血造势”。具体措施包括:(1)扩大绿色债券规模与多样性。在支持内地发行主体方面,协助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特别是大湾区城市)与优质企业在港发行绿色债券、蓝色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广东省、海南省、深圳市已经成功在香港发行离岸绿色、蓝色债券。在特区政府示范方面,扩大政府绿色债券计划,将资金运用于北部都会区、大湾区及跨境绿色项目,形成带动效应。

  (2)发展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推动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保险与碳金融衍生品等创新。例如鼓励银行为跨境绿色项目提供低息贷款,开发专属绿色保险产品。捉住早前金管局(监管离岸市场)、证监会(监管中介机构)与发改委(审批境内发债额度)三方罕见同频发声“助推”跨境资金流动的战略升维。迎合刚公布的财政部将于11月3日当周在香港发行规模不超过40亿美元主权债券的步伐。

  其次,建构权威绿色认证与标准体系,为国家信誉“保驾护航”。具体措施包括:(1)打造区域绿色认证中心。依托香港国际化的专业服务业(会计、法律、评级),发展获国际认可的绿色项目认证与评估机构。(2)推动标准互认。与内地相关部门(如人民银行、发改委)合作,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绿色金融标准”,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使“香港认证”成为高品质绿色项目标志。

  第三,聚焦重点区域与领域,实现“精准滴灌”。具体措施包括:(1)深度参与大湾区绿色建设,将大湾区作为绿色金融合作试验田,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与废弃物处理等项目。(2)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方面,运用香港在项目融资与风险管理的经验,为沿线国家绿色基建项目提供金融与法律支持,助力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在支持内地产业转型方面,引导资金投入传统产业节能改造与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

  第四,促进绿色科技与金融融合,为国家创新“点燃引擎”。具体措施包括:(1)建立绿色科技风投生态,吸引全球顶尖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基金落户香港,投资于内地与全球绿色科技初创企业,并举办国际绿色科技博览与投融资对接活动。(2)发挥“北部都会区”绿色引擎作用,将北部都会区定位为“绿色科技与金融产业集聚区”,吸引全球研发机构与企业进驻,形成“科技─金融─产业”良性循环。

  第五,强化能力建设与人才培育,为国家战略“储备人才”。具体措施包括:(1)搭建知识共享平台,与内地智库、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落地北部都会区大学城,为特区政府与企业提供政策建议。(2)培育专业人才,加强香港高校绿色金融、ESG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同时为内地从业员提供培训,培养兼具金融与环保知识的复合型国际人才。

  打造共赢之路 港大有可为

  香港融入国家绿色转型大局,不仅是资金提供,更是系统性、多层次、高价值的战略贡献。透过扮演“资本的桥梁”、“标准的基石”、“科技的催化剂”与“人才的摇篮”,香港既能为“美丽中国”蓝图贡献关键力量,亦能在此过程中:(1)巩固并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2)开拓金融业新增长点;(3)推动本地经济结构优化与社会可持续发展;(4)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

  这是一条服务国家与成就香港的共赢之路,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作者为香港中国企业协会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