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差估署私楼租售价格指数走势
香港楼市经历数年深度调整后,今年市况正逐步回稳。早前中美贸谈再度变得紧张,一度令股市出现震荡,连带本港十大屋苑的周末成交亦录得回落,市场上部分淡友乘势重提“楼市再跌”的论调。不过,中美的贸易谈判不久后又取得进展,刚过去的周末,十大屋苑成交量创84周新高,多少已反映市场乐观情绪重临。
事实上,过去几年来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断断续续出现多轮争拗,但心水清的读者会发现,这段期间的楼市表现,却持续地畅旺,而且逐步看见楼价在谷底掉头上行。过去一季更录得多宗大额成交,反映资金正逐步流入物业市场,显示出“聪明钱”已开始部署。
明显地,市场并未过度放大贸战影响,反而理性地理解现阶段投资部署。虽然在4月初,市场曾有过短期的放缓,部分买家转为观望,但随着新盘市场录得理想销情,楼市信心亦迅速恢复,加上部分股市资金选择获利离场,并转投地产板块,进一步巩固楼市承接力,反映市场看重的是推升楼市的实质因素,例如利率走势、经济表现,以及具体的住屋需求等等。
外来人才带来增量需求
自踏入2025年,利率持续向下,预期此趋势将延续至明年。息口回落有助减轻供楼负担,降低入市门槛,释放潜在购买力。此外,访港旅客人数上升,首三季录得逾3600万旅客访港,按年增12%,同时港人北上消费热潮亦有回落之势,本港零售及餐饮业正逐步复苏,为整体经济注入动力。
外来人才及留学生亦为住宅市场带来刚性需求。近月多个核心地段租务表现理想,反映新移民及学生家庭对本地物业有实质承接力。这批新增人口不但活化租赁市场,亦提升置业意欲,进一步推动楼市交投。
差估署最新楼价指数连升四月,数据反映市场已具备一定抗压能力,纵使在未来,贸易战问题时好时坏,但楼市仍有足够的动力和韧性。
(作者为利嘉阁地产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