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济哲思/特朗普如何选新任美联储主席?\芦 哲

2025-11-01 05:02:0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已完成对下届美联储主席候选人的首轮面试,新美联储主席的角逐已经进入“决赛圈”。那么,市场会如何进行“美联储换帅”交易呢?

  相较最初提交的11人名单,贝森特在经过一轮面试后已将候选人名单缩减至5人,分别是现任美联储理事沃勒、鲍曼,前任美联储理事沃什,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赛特和贝莱德全球固收高管里德。五位候选人均在货币立场上持鸽派立场,对未来降息表现出积极态度。

  特朗普对新任美联储主席的要求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字——忠诚。特朗普希望提名的候选人能够落地其低利率的诉求,“不会选择不愿意降息的候选人”。这从特朗普对现任主席鲍威尔一直不按其意愿降息的频繁批判,以及新任美联储理事米兰在降息上的激进做法中都可见一斑。

  但有趣的是,在“是否听命于特朗普”这一问题上,五位候选人都在公开场合选择维护美联储独立性,政治色彩最重,也是博彩网站上提名预期最高的哈赛特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美联储货币政策应该100%独立,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包括特朗普总统本人。”

  为什么候选人都在公开发言中维护美联储独立性?流程上,在特朗普提名最终候选人后,参议院的银行、住房与城市事务委员会将会对提名人进行初审,通过后参议院将举行听证会,质询候选人,最后再由全体参议员投票通过提名。由于《联邦储备法》等现有法规在制度层面上要求保障美联储的高度独立性,因此若候选人在现阶段便表现出对总统这一行政权力的过度“依附”,则很可能在参议院质询环节中被认定为“不称职”,主席提名因而被否决。

  既然候选人的独立性言论对未来并不构成强制约束,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其当前对降息的支持态度也同样对当选后的政策立场不具有约束力?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在就任后能否在货币政策上与自己保持一致,对特朗普而言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特朗普对鲍威尔的不满便源自于其就任前后的言行不一:在2017年11月被提名美联储主席之前,鲍威尔作为“温和的共和党中间派”,在货币政策上主张渐进加息,在不破坏经济复苏的前提下缓慢恢复利率正常化。但在2018年2月正式就任美联储新主席后,鲍威尔在货币政策上却迅速转鹰,年内累计加息四次。鲍威尔还在2018年12月的议息会议上坚持继续加息与缩表,表示政策正在“自动驾驶状态下进行”,被市场视作对经济放缓和流动性风险的漠视,直接导致了当年美股的“圣诞崩盘”。

  而在首任任期内将股市表现视作政绩的特朗普对此十分不满,声称任命鲍威尔为美联储主席是一个错误。因此,为确保候选人在正式就任后仍能听命自己,特朗普需要寻找既能让他信任,又在政治上对其握有一定制衡手段的人选。例如,若特朗普握有候选人的“政治把柄”,则其可以通过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在候选人就任后对其形成政治压力,以避免其转换政策立场。

  结合上述分析,特朗普最有可能选择谁作为新任美联储主席呢?从背景上来看,哈赛特在特朗普首任任期内便作为顾问参与减税法案(TCJA)和“美国制造”等政策理念的设计,其对特朗普经济理念的熟悉和认可程度使得其相较其他候选人更具优势,而其在本届政府中依旧担任重要经济政策制定的职务也从侧面反映了特朗普对其本人在政治层面上的信赖。

  此外,哈赛特作为候选人中唯一在政府任职的“白宫系”代表,也被认为在政治上更易协调财政与货币政策,能够与特朗普合作良好并执行其“降息”理念。因此结合现有信息判断,笔者认为哈赛特目前是最有力的美联储主席竞争者。

  最终名单下月出炉

  从时间线上看,贝森特表示将对上述五位候选人进行第二轮面试,预计将在感恩节(11月27日)后提交一份再次筛选的名单给特朗普本人。而特朗普将在亲自面试“最终名单”中的候选人后,在年底前做出最终决定,正式提名候选人。因此在市场策略上,12月美联储主席候选人最终名单出炉和特朗普确定最终人选将是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届时市场或将开始交易新美联储主席的就任预期。

  笔者认为,特朗普提名的新任美联储主席将在其降息诉求下落地超经济所需、泰勒规则(Taylor Rule)所指引的降息力度,这样更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让美国经济从软着陆走向扩张。对市场而言,更低的美元利率将压低短期美债利率,但更差的美元信用将推高长端美债期限溢价,最终导致长债利率高位震荡。而更低的美元利率,更差的美元信用将给美元施加更多贬值压力,并助力黄金继续创新高。最后,重回扩张的美国经济将拉动经济总需求,推高美股与美铜等大宗商品。

  (作者为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