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共创共享/零售新时代 企业比拼组织力\戈 峻

2025-11-06 05:02:34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沃尔玛凭借对技术创新的敏锐好奇心和行动力,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最近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宣布与OpenAI达成协议,消费者可以通过ChatGPT购买沃尔玛商品,并利用人工智能说明找到最优惠的商品,享受比传统网购更个人化及智慧化的购物体验。此番操作贯彻着沃尔玛一直以来对技术创新的敏锐好奇心和行动力,这也是为何美国零售三巨头中,凯马特(Kmart)与西尔斯(Sears)先后倒下,而沃尔玛仍然屹立的原因。而三巨头的故事,也是从事零售、品牌或者管理业务的企业家最佳参考。

  沃尔玛、凯马特和西尔斯同样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美国零售企业,那个年代美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值改变,沃尔玛、凯马特和西尔斯的大卖场模式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成为美国零售业的铁三角。三巨头在最风光时,营业额不相上下,凯马特门店数量一度突破2000家,是全美第二大零售商;西尔斯更是风光无限,除拥有全球最大的零售网路,还推出专属信用卡,甚至将业务延伸到房地产和金融领域。虽然沃尔玛规模不及前两者,但同样稳扎稳打,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

  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家曾经旗鼓相当的企业开始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当其时资讯化浪潮刚刚兴起,沃尔玛敏锐地看到机会,率先投入资源布局新技术,包括引入POS系统,卫星网路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这些在当年超前的创新系统。此外,沃尔玛也率先引入销售和库存数据的实时共用,在物流环节上也进行改革,这一连串举措使其货架长期有稳定货源,也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运输速度,使库存周转率显著提升,从而令资金可以更快回笼。

  另一边厢,门店多名气大的凯马特沉醉于风光中而看不到市场变化,当沃尔玛用科技提升管理,凯马特则问题涌现,库存管理混乱、供应链迟缓,热卖的缺货,卖不出的积压,成本压不下,资金回笼慢。更致命的是,凯马特的市场战略出现严重偏差,一方面做低价打折,另一方面又涉足中高端时尚领域,导致定位模糊,两边不讨好。随着运营效率的越来越低下,最终于2002年申请破产保护。

  西尔斯的问题则是不务正业,大量把资金和精力投进房地产和金融,零售主业的投入被压缩,技术升级也落后于同行。而在电商崛起之下,西尔斯依然固守实体店老模式,忽视线上渠道建设,但门店设施日益陈旧,服务跟不上时代,加上长期借债扩张,最终在2018年也难逃破产保护的命运。

  沃尔玛的胜出,凯马特和西尔斯的衰落,背后更深层原因是企业组织能力的差距,对从事零售、品牌或者管理的企业而言也是很好的启示。沃尔玛一直保持好奇学习力,从过去主动尝试POS系统到现在引入人工智能;使用者洞察使其擅长从数据分析去挖掘客户需求,进而主动调整服务;审美设计力使其商品长期保持优质,还会根据不同消费场景调整摆放方式,方便消费者快速找到需要的东西,提升体验。

  此外,沃尔玛快速的库存周转令其财富运作力强大,始终有充足的资金储备,虽然也涉足地产、物流等领域,但会将不同业务整合,形成相互支撑的闭环,发挥跨界影响力。

  洞察潮流 定位清晰

  其实现时中国的零售行业现状也有点类似这三巨头。部分零售商家靠强大的供应链和使用者洞察去保证商品吸引力,也有打通线上线下管道使购物更便捷的,亦有通过压缩供应链把低价做到极致的,像盒马、拼多多等就是如此。至于一些零售商家,今天想高端,明天想亲民,定位不清晰,又或者是守着老旧门店的百货公司,不愿革新赶上潮流,这些只会被消费者抛弃。

  要在大消费时代站稳脚跟,零售行业不妨问问自己,现在最该优化的是哪个环节的效率,是否能追踪到客户的消费轨迹和近期关注点,敢不敢砍掉仍赚钱但明显已经走下坡的业务,是否已建立一套能帮助企业找到下一个增长曲线的组织机制,因为只有敢于转型,愿意反复运算,勇于放弃才不被时代抛下,不能等老业务不行了才慌张寻找新方案,因为让零售业不败的不是门店,而是始终进化的系统和组织,门店可能会关门,但只要系统还在,组织还能持续学习,灵活调整,就总能找到新机会。

  (作者为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