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离岛免税政策放宽,使海南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消费目的地,助力其迈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海南自贸港年底封关临近。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香港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与海南自贸港联动发展、深化合作也将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能。
去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海南听取相关工作汇报,提出要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本周四(11月6日),习近平主席再次视察海南,在三亚市听取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将海南自贸港打造成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强调加强海南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牵引作用。
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封关运作,绝非“封岛”或限制,而是以贸易自由化和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中国迈向更高层次的开放。
首先,海南将在封关后全面实施“零关税”政策,商品覆盖范围大幅扩大,同时推广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至全岛。这类举措将吸引全球制造业企业在海南设立基地,推动岛内形成产业生态,强化国际贸易和供应链中的重要节点地位。
其次,税收政策的优化为海南释放了巨大的开放红利。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统一优惠至15%,极大降低了运营和发展成本,为吸引国际资本和高端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海南将通过创新监管与服务模式,为投资者提供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
消费升级也是封关带来的重要成果。离岛免税政策的放宽,使海南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消费目的地,助力其迈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免税购物额度的提升和商品种类的扩展,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进一步增强海南在全球消费市场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海南自贸港的封关是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标志性实践。围绕贸易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的创新,海南将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覆製、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海南自贸港通过联通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亚太市场,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枢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水平迈进。海南的探索,不仅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试验平台,更为全球经济注入了信心与活力。
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去年12月和今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两次明确提到海南自贸港要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动发展,凸显两大区域协同在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布局中的重要性。海南自贸港通过封关运作,全面实施“零关税”政策和高度自由化的贸易制度,成为中国扩大开放的新标杆。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经济增长极和国际创新中心,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化的平台优势。
两地联动不仅探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还通过政策对接和资源整合形成互补效应,为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提供支撑。海南自贸港作为连接东南亚、南亚和亚太市场的枢纽,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实现贸易、金融和产业链深度协同,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
在近日出台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要求香港“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并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重要任务。海南自贸港的封关运作为香港深度参与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了新契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香港在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其自由港制度和高度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为与海南合作奠定了基础。香港不仅可以为海南提供金融服务、制度经验和国际资源,还能借助海南获得新发展动能,进一步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和贸易枢纽的地位。
其一,香港与海南同为自由港,拥有相似的制度优势,可以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对接实现互补发展。海南全岛封关后,将实施更加全面的“零关税”政策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为香港企业进入海南市场提供了新的便利。同时,香港成熟的国际贸易规则和运营经验,可为海南自贸港的制度型开放提供支持。两地可以联合探索在跨境贸易、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创新模式,共同提升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
其二,香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具有显著的国际化平台优势,与海南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深化这一角色。海南自贸港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连接东南亚、南亚和亚太市场的重要枢纽,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可以通过资本、资源和技术的引入,助力海南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例如,香港的金融机构可参与海南自贸港的离岸金融服务和人民币国际化试点,共同推动资本流动的便利化和金融创新。
其三,香港在高端服务领域的专业能力与海南的需求高度契合。海南自贸港封关后,将在国际教育、医疗服务、法律仲裁、会计审计等领域加快改革开放进程,这些正是香港的传统优势所在。香港可以积极推动本地高校和教育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高端人才。同时,香港的法律和专业服务行业也可在海南设立业务网点,为国际企业进入海南提供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支持,助力海南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联动发展五点建议
其四,香港应抓住海南自贸港封关带来的消费和产业联动机遇。随着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进一步升级,大湾区居民将成为海南免税消费的主要客群,这为香港企业提供了扩展零售和品牌影响力的机会。此外,香港企业可以利用海南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在海南设立加工基地,将境外原材料运至海南加工后再销往内地,享受政策红利。两地还可在旅游、康养、绿色经济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国际化产业链和区域经济增长极。
通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香港特区政府及各界,可以考虑在以下至少五个领域,与海南的联动发展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在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时代中巩固其国际枢纽地位。
其一,推动教育合作。香港特区政府应进一步鼓励本地大学和教育机构到海南自贸港设立分校或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利用海南的政策优势,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高端人才。同时,这也将提升香港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两地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更强的人才支撑。
其二,参与金融创新试点。香港可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与海南在离岸人民币业务、绿色金融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开展试点合作。这种联动既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也为两地企业提供更多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枢纽地位。
其三,加强产业对接。香港企业可借助海南加工增值免关税政策,在海南设立加工基地,将境外原材料运至海南加工后再销往内地,享受税收红利。此外,双方可在高端医疗、国际旅游、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深化合作,携手打造国际化产业链,提升区域产业协同效应。
其四,促进经贸联动。香港可通过与海南的合作,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两地还可在国际会展、物流、航运等领域形成联动效应,共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
其五,探索绿色和数字经济合作。海南在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方面具备显著优势,香港应积极参与其中。例如,香港可利用自身在环保技术和绿色金融领域的经验,与海南共同开发绿色能源和智慧城市项目。此外,双方可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力两地实现可持续增长。
海南和香港的合作并非零和竞争,而是优势互补的联动发展。香港的国际化平台、专业服务能力和自由港经验,能够为海南自贸港的国际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而海南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潜力,也为香港拓展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新机遇。
在深化合作的过程中,香港不仅能巩固其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地位,还能为中国高水平开放提供更多助力。海南与香港的联动发展,将是中国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动区域融合和全球协作,琼港两地将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高水平开放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活力,也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作者为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