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经管之见/加强对外交流 城市开放再上台阶\李 勤

2025-11-10 05:02:42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香港在北部都会区建设新产业集群,与深圳对接,协作共赢。

  在全球化及信息化两大潮流交互作用下,城市间通过相互连接而形成经济网络,资源跨地域频繁流动,各国日益重视其主要城市充当全球经济纽带的作用,以便参与国际经济竞逐。环顾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建造全球城市(global city),中国也正在这样做。

  “十五五”规划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从宏观战略角度看,上海、广州等具备相应条件的大城市理应作为全球城市而崛起,成为对外交流的舞台。环顾世界全球城市,具备综合性功能的全球城市如纽约、东京、新加坡等,正存在着激烈争逐。在中国各大城市中,除北京外,上海、广州、香港较具相应条件,但如要与伦敦、东京等大都会竞争,必须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协调,然后由城市当局实施。

  本文从此角度阐析中国如何部署北京以外的三个主要国际城市(上海、广州和香港),指出挑战点及提出建议。

  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全球市场份额逾11%,中国产业正向全球供应链延伸。近年来中国推进“走出去”的力度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及海外并购的步伐加快。

  一、上海

  国家已明确将上海建设为现代化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不断提升上海在全球网络中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港人来到上海,投资兴业,带来新思维及国际视野。上海早已是全球闻名的东亚第一大都会,产生的智慧技术,持续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更举办多次国际重量级会议,包括世界博览会。2024年上海在全球港口货柜吞吐量排名第一。

  2025年是“世界城市日”启航第二个十年。这一由中国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已从一颗根植于上海的理念种子,成长为一棵带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树。上海指数全称为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是由联合国人居署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政府研发,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步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的国际权威指数。

  二、广州

  广州拥有千年商都的底蕴优势,以广交会为龙头的会展优势。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锁定国际化、面向世界是主攻方向,以提升广州国际航运、国际航空、世界级铁路枢纽地位。广州也在建设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已建成国内领先的千亿级大模型服务体系,成为全球使用者最多、应用最广的超算中心之一。

  国家主席习近平2023年4月7日在广州会见法国总统马卡龙时指出,广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主席透过广州这座开放两千年从未关闭的世界著名城市,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推进各国平等互利的决心。

  三、香港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香港要推进四个传统中心持续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以及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中心,并首次加入提升、建设和发展四个新兴中心,支持香港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创新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近年来香港致力于搭建亚洲盛事之都。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设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盛事基金),吸引和支持大型文化艺术活动落户香港,打造香港成为文化艺术之都,如在10月23至26日举办“香港美酒佳肴巡礼”,吸引很多外地游客,获得圆满成绩。

  香港一直努力争取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年11月1日表示,15个成员国和香港的贸易关系非常庞大,对香港非常有利,亦相信香港加入RCEP也可以为此作出贡献。

  挑战及建议

  中国在发展国际上有一定优势,但倘若任由各城市无序地发展,或目标不集中,导致过度内部竞争,就会削弱中国现有全球城市的资源和实力。笔者对国家建设全球城市有三点浅见:

  (1)目前的重点全球城市,宜进一步加大对外连接,形成较强国际竞争力,努力晋身一流的全球城市之列。

  (2)全球城市要向外张开双臂,和国外城市联系越广,便越有可能获得更多频繁流动的信息、知识及资源,因此中国宜在其全球城市构建连接世界市场的平台,供各种资源要素大规模流动。

  (3)香港可在北部都会区,建设新产业集群,与深圳对接,协作共赢。

  中国通过“世界城市日”,为全球城市发展提供示范方案,而中国进一步开放,其全球城市将扮演更大角色,参与全球经济运行,成为连接世界的枢纽。在此方面,中国的三个全球城市将大有所为,而香港亦可于其间起外联内引作用。

  (作者为理大工商管理博士、资深金融家)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