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家 > 正文

楼市智库/三利好叠加 港楼强势反弹\陈永杰

2025-11-28 05:02:3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息口从高位回落,供楼成本下降,为楼市带来即时刺激作用。

  过去半年,本地楼市在低位筑底后回升,楼价短短数月反弹逾半成。以一个500万元的上车盘计算,买家较低位需多付接近30万元。市场关注今次升势能否持续,刚性需求是否已消化得七七八八。但回望过去二十年,本地楼市曾两度在市场极度悲观时上演“由谷底翻身”的大逆转。

  第一次是2003年沙士后。当疫情受控后,本地信心回稳,楼价随即展开长达五年的升浪,中原城市领先指数(CCL)由31.77点攀升至73.98点,升幅达1.3倍。第二次则是2008年金融海啸后,楼价虽曾急挫,却很快收复失地;楼价自低位升足十三年,最终在2021年攀至191.34点的历史高位,累升2.4倍。两次升浪已充分证明:香港楼市一旦触底,其后往往是超乎预期的爆炸性反弹。

  今年3月,CCL跌至十年新低134.89点。其后受减息周期及延后需求集中释放支持,楼价终见回稳,并重上140点之上。虽然已反弹半成,但仍较2021年高位低逾两成半。在多项利好因素下,要楼市于未来三、四年陆续收复失地,绝非天方夜谭。

  推动今次反弹的力量,可分为三方面。首先是减息效应。息口从高位回落,供楼成本下降,入市门槛自然降低,为楼市带来即时刺激。其次是刚性需求释放。近年吸引人才与学生来港,推高租金,不少租客出现“供平过租”的心态,由租转买。第三是市场心理因素的转变。楼价调整多年终于企稳,一部分买家担心反弹一旦正式展开便会“追唔切”,于是加快入市。

  发展商看好后市 提价推盘

  资金面同样提供关键支撑。目前香港银行存款总额突破19万亿元,其中储蓄存款达5.8万亿元,连续两年显著增加。在资金寻找出路的环境下,若只有5%资金流向楼市,金额亦接近1万亿元,是今年一手成交总值约1800亿元的五倍。值得一提的是,楼市最旺的2021年,银行存款总额只有15万亿元。资金越充裕,越容易形成市场心态:楼市未升完,推动资金重新考虑配置物业。

  楼市回暖下,发展商销售策略的变化尤其值得留意。近期有发展商表明不再采用“量先行”策略,意味新盘市场由清货期过渡至“价值重估”阶段。发展商愿意加价,本身就是对后市的信心投票。

  (作者为中原地产亚太区副主席兼住宅部总裁)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