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安里人语/新兴产业带来新的劳资矛盾\徐佩芝

2021-11-19 04:26:1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疫情下,外卖平台逆市发展,招揽一批外卖速递员。过去一周,一间大型的外卖平台公司的外卖速递员,因不满公司更改政策而发起罢工行动,他们薪酬和福利问题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近年来,外卖平台不断修改协议和管理模式,而香港各外卖平台与外卖速递员之间签订一般为《独立承包协议》,即外卖速递员是一位“自雇人士”,外卖平台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法律风险(尤其是工伤职业病赔偿方面)自然大大降低。

  而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和缺乏政府监管的情况下,外卖速递员被“合法”地剥削,协议的更改不受约束,服务费一减再减,工作期间发生意外得不到赔偿,外卖速递员也只能“任人鱼肉”。

  内地今年推行《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保障外卖速递员,有本港议员促请政府参考海外及内地经验,确立外卖平台与速递员之间的僱佣关系,保障外卖速递员得到应有的最低工资、工伤赔偿、强积金和法定有薪假期等保障。

  然而,外界有不同的声音──因为外卖速递员最大的特点是“自由身”,工时弹性、可根据个人制定工作时间表。若然外卖速递员纳入劳工法例,他们会受到多方面限制,未必是令人满意的结果。

  其实,现时很多职业都是以“自雇人士”的身份工作,例如保险,补习及外卖速递员等,自雇人士需要权衡自己所承受的风险才决定加入这些行业。公平的条款是自雇人士最大的忧虑,而双向的沟通是化解劳资双方矛盾的关键。透过沟通,资方明白员工的难处,从而对员工的反馈作出实际行动,给予他们基本保障。雇主亦需在各方面加强透明度,例如保障及薪酬计算方面,好让员工明白自身的利益。

  要解决外卖速递员被剥削的问题是否需要政府介入仍有待商榷,但随着新兴产业越来越多,新式协议层出不穷,政府确实有必要定期检讨现有法例,避免雇主刻意行走灰色地带,剥削打工仔的权益。

(作者为安里控股董事总经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