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产能过剩论”是拜登经济学的遮羞布\李灵修

2024-04-11 04:02:48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走势与美国趋同,且与全球经济周期高度吻合,不存在过剩一说。图为即将出口海外的中国新能源汽车。

  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两度访华,在明确表态“中美不脱钩”之余,大谈中国外贸“新三样”(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的产能过剩问题。但在补贴退坡、产能出清的当下,耶伦“避重就轻”的言论显得极为诡异。更为合理的解释是,鉴于选前民调压力,拜登政府急需为产业政策的失利寻找“遮羞布”。

  “产能过剩论”的抛出,是为了引出“中国对外低价倾销”的结论。回顾2023年,“新三样”的确是中国出口当之无愧的领头羊,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9.9%。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也属实建立在价格优势的基础之上。

  价格优势不等同“倾销”

  但要理清的一点是,“低价”不能与“倾销”画等号。倾销的定义为,产品出口价格大幅偏离成本价格,且对出口国的产业发展造成损害。“新三样”显然不符合这一标准。

  笔者以新能源车产业为例。首先,中国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底全面终止,这意味着车企营收已与产业政策无关。其次,中国新能源车在海外是“提价卖”、而非“压价卖”。甚至可以说,车企在境外市场的高利润在为境内市场打价格战“输血”。

  在去年9月的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旗下车型“海豹”正式亮相欧洲,其中低配版售价4.49万欧元、高配版售价5.099万欧元,相较中国市场价格分别高出84%与43%。但横向比较来看,“海豹”仍相对德国新能源车有竞争优势。

  美国政府指责中国“产能过剩”,但从未见过“涨价去库存”的玩法。而从数据统计(见配图)可知,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走势与美国趋同,且与全球经济周期高度脗合,不存在过剩一说。“新三样”的出口爆发,凭借的是在国内市场残酷竞争下练就的产业升级与创新优势。

  耶伦说辞避重就轻

  事实上,“新三样”发展的市场化程度很高。自3月下旬以来,包括海源复材(002529)、聆达股份(300125)等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暂停光伏投产项目。背后原因在于,企业核算后认为利润趋薄,因此选择主动退出。这属于典型的产能出清,是价格机制“显灵”的表现。

  耶伦言论另一诡异之处,她“跳过”了中美价差更大的傢俬、玩具等商品,而选择性地揪住“新三样”不放。这其实与拜登政府推行的产业政策有关。

  拜登团队借助经济企稳、就业强劲的契机,在竞选期间大肆标榜“拜登经济学”(Bidenomics)的成功。但目前从民调情况来看,美国选民并不买账。这主要源于国内通胀高企难题,以及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尴尬处境。

  自拜登上台后,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芯片与科技法案》与《基建投资与就业法案》加大对清洁能源、先进制造业的投资,希望借此带动海外产能回流。但制造业天然对利率敏感度高,如今联储降息时点一再推后,造成制造业销售增速放缓,由去年12月份的0%降至今年1月份-1.7%。制造业回流计划遭遇重大挫折。

  “中国新能源强势出口+美国制造业高息环境”对于拜登经济学的打击是致命的。也因此,耶伦的表述就显得十分拧巴:一方面寄希望于中国低端制造业为美国高通胀“解困”,因此两国贸易不能脱钩;另一方面又要指责中国高端产业存在过剩问题,为本国产业政策失败“遮羞”。

  这一套逻辑如何自圆其说,真是难为了耶伦。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