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无人化驾驶与技术性失业\李灵修

2024-07-13 04:02:53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萝卜快跑”在内地部分地区已取消了随车安全员的安排,转为完全由远程监控。

  香港还在为网约车的法律规范争论不休,内地同行已经开始走向“无人化”时代。本周百度旗下无人的士“萝卜快跑”大规模投放运营,引来港人一片艳羨。不过,内地的士司机人数接近千万(网约车696万、出租车280万),“技术性失业”的挑战近在眼前。

  曾有机构做过测算,传统的“网约车+司机”模式,每月运营成本约为8000元(人民币,下同),无人网约车可直接降至4100元水平。而“萝卜快跑”后续还将继续迭代,现存的随车安全员也会被取消,全部转为远程监控,届时经营效率相对传统的士将更加明显。

  成本优势与劳动替代

  以武汉为例,“萝卜快跑”在当地的里程单价为传统网约车的四分之三。据百度自驾业务部总经理陈卓预计,2024年底公司在武汉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实现盈利。

  当然,无人的士也有诸多先天缺陷,如Call车时间较长、只能定点停车、行驶速度较慢。当“萝卜快跑”遇到临时障碍物后,即便在路口也会选择“停车等待”。考虑到技术发展趋势一定会由“单车智能”走向“车路协同”,未来车辆间若能够进行信息交互,道路交通协调管理也会趋于顺畅。

  但“萝卜快跑”引发的劳动替代效应惹人担忧。特别是近年来网约车成为了就业市场的“安全网”,大量灵活就业人士涌入其中。统计显示,自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期间,广州网约车市场报备车辆增长24%,注册驾驶员上升了7%。

  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进程迅猛,如果不能协调好技术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无疑会剥夺大众对于生产力提升的获得感,甚至会滋生抗拒情绪。

  卢德主义与无用阶级

  人类对于技术发展的恐惧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得机器取代人力成为可能,珍妮纺织机的出现直接引发了“卢德运动”的兴起。彼时英国劳工趁着夜色潜入工厂、捣毁机器,政府不得不派出军队进行镇压。但很快大家意识到,新机器生产出新商品,也创造出新岗位。工人的“失业焦虑”暂告一段落。

  但1930年代爆发的大萧条让经济学家傻了眼。长时间的经济衰退让人们意识到,就业市场的调节机制失灵了,“技术性失业”也首次在社会层面形成共识。1939年,美国参众两院甚至分别提出了对机器征税的议案。

  须注意的是,过往技术发展进程中,获得新岗位与失去旧岗位的通常都不是一代人,而如今技术颠覆传统的周期越来越短。譬如,福特汽车从建造第一条流水线到全自动化生产花费了100年之久,而智能手机的全民化普及不过10年之短。

  保持岗位破坏速度与岗位创造速度的同步性,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课题。也许有人会说,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将人类从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以后只须专心享受生活、而不用再为生计奔波。

  然而,躺平式人生也会导致个体对于生存价值的怀疑。以色列未来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今日简史》一书中预言,科技革命可能很快会让数十亿人失业,并创造出一个人数众多的“无用阶级”,饿不死但也无追求。“无用阶级”的终局,要么用药物麻痹自我,要么沉溺于虚拟世界。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