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特朗普会动摇联储独立性吗?\李灵修

2024-11-09 05:01:49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美联储独立性”问题惹市场关注。

  11月美国联储局议息会议如期减息0.25厘,但对于后续币策展望,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述含糊,远没有上一轮放水0.5厘时的坚定自信。至于媒体关心的“联储独立性”问题,鲍威尔只是强调“总统也无权解雇我”,但其实特朗普在上一轮总统任期内,已经展现强烈的干预倾向了。

  9月份美联储超预期减息0.5厘,但随后公布的美国经济、就业与通胀数据齐齐上扬,令人质疑美联储决议缺乏前瞻。笔者在9月22日撰文《鲍威尔能做好预期管理吗?》指出,在静默期(Blackout Period)阶段,多家媒体突然释放大幅减息信号,最终引导市场提高预期。如此“不寻常”的举动,很难说其中没有政治因素干扰。

  在昨日记者会上,鲍威尔急切为连续减息寻找理由,但给出的解释难让人信服。更可能的原因是,9月议息会议已敲定年内减息路径,开弓没有回头箭。

  美联储信誉本已低迷

  鲍威尔在2021年抛出“通胀暂时论”,结果被经济数据无情打脸,最后只能激进加息遏通胀。今次鲍威尔主导9月大幅减息,让联储政策信誉出现再次受损的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特朗普二次执政后干涉货币政策留下“口实”。

  回顾特朗普上个总统任期。2017年特朗普登台之初,美联储局正处于加息周期,全年共加息三次,次年再加息四次。但2018年下半年爆发中美贸易战,美国经济显现下滑迹象,特朗普公开批评鲍威尔政策保守。等到了2019年,美联储立场开始转向,7月份开启减息周期,特朗普推特喊话更加频繁,甚至抨击鲍威尔“没有胆量、没有远见”,并呼吁联邦利率降至负值。

  在本轮总统竞选阶段,特朗普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美国总统应该有权参与利率决策。这也让鲍威尔与美联储再次被笼罩在特朗普的“阴影”之下。外界不乏猜测,特朗普上任后会立即替换联储主席人选。

  “口头干涉”或重演

  根据1913年颁布的《美国联邦储备条例》,联邦储备委员会不受选举政治的干扰与控制。即便历届美联储主席都是由总统提名、国会投票产生,但白宫与国会均不能以“利率决策有问题”为由解雇美联储局官员。目前来看,鲍威尔的美联储主席任期于2026年结束,其美联储理事任期则将于2028年结束。

  虽然历史上从未有过美联储官员被解雇的先例,但《美国联邦储备条例》第10节规定,美联储理事“可以因总统原因被免职”(Sooner Removed For Cause by The President)。不过,免职原因必须是美联储理事出现严重失职,并交由美国法院裁定,其中涉及极大的法律争议。

  如今看来,特朗普直接罢免鲍威尔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口头干涉”、“推特治国”的场景很可能会重演。特别是在“共和党横扫国会”的背景下,赤字率水平很可能会大幅攀升,大幅减息有望减轻联邦政府的利息支出。特朗普将不遗余力动用自身影响力“冲击”美联储独立地位,即便美国再通胀风险已近在眼前。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