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在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领域上,由中美两国领跑。\AI制图
细观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内容,在人工智能(AI)领域着墨较多,反映出香港特区政府力推产业转型的决心。从国际视角来看,当下中美两国的经济改革,均将AI视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紧跟时代潮流、加大人工智能的投入,几乎已成为香港的必选项。
今次财政预算案提出,预留10亿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引导及助力本港人工智能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应用。此外,特区政府还将制订香港新型工业的中长期发展方案,并通过100亿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策略性新兴和未来产业。
现处新一轮技术革命
身处新一轮技术革命阶段,各国也都将投入重心放在“全要素生产率”上面。所谓“全要素生产率”,即是指扣除资本、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作用之外的增加值,通过技术进步赋能产业发展,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中国近年来强调的新质生产力,其内涵就是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
去年两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也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官方报告之中。
而美国为巩固自身在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先地位,特朗普政府于1月21日宣布启动了“星门计划”(Stargate)。由OpenAI、软银集团和甲骨文公司联合发起,在全美范围建立多个数据中心,该计划初始投资额为1000亿美元,在未来四年内逐步增加至5000亿美元。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也将AI作为突破口,一方面是通过AI提高制造业效率,促进产业回流;另一方面,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也是通过AI等技术手段,提高对政府财政账目核查的工作效率,借此达到裁减雇员、减少赤字的目标。
中美领跑AI创新领域
《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美持续领跑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领域,呈现出清晰的双强格局。该份创新指数将参评国家分级,其中获得50分以上的第一梯队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见表)
常看本专栏的读者应该知道,笔者习惯将香港的经济处境比作“三人四足”竞赛:金融层面与美元挂钩,如同左腿连着博尔特;实业层面与内地融合,如同右腿绑定加特林。现时中美经济周期不再同频,造成香港陷入“高利率、弱通胀”的割裂环境。加之中美双双押注AI技术,如同博尔特、加特林争相加速冲刺,如果香港不能抓紧时间“强身健体”,则更难追上这场比赛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