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德国经济深陷衰退泥潭

2025-03-01 05:01:50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德国想要避免发展停滞抑或衰退风险,最关键的是要下决心达成结构性改革。\AI制图

  德国新一轮大选结果于本周揭晓,民粹政党的上升势头令市场感到不安。事实上,未来左右政坛格局的关键,既不是俄乌冲突,亦不是难民问题,而是德国经济能否摆脱衰退泥潭。

  在本届选举中,基民联与基社盟联手赢得28.5%的选票,最终获得政府组阁权。而作为极端右翼的另类选择党(AfD),则力压社民党排名第二,赢得20.7%的选票,较上一届(2021年)大选的得票率(10.3%)翻了足足一倍。

  由于另类选择党具有极强的排外主义倾向,抵制现有移民政策的同时,反欧洲一体化的立场也十分鲜明,这使得国际资金对于德国的投资前景产生担忧,令本就疲弱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人口老化 投资疲弱

  上月15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初步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0.2%。这意味着,该国经济已连续两年陷入衰退,也是七国集团(G7)中表现最差的经济体。产业方面,本土制造业巨头表现出“去德国化”的经营策略。去年9月,大众汽车有史以来首次推出关闭国内工厂的紧缩计划,化工巨擘巴斯夫也陆续关闭13家在德工厂。

  即便俄乌冲突收官在望,德国的能源短缺问题有望缓解,但真正威胁经济发展的其实是诸多结构性挑战。

  首先是人口问题。德国统计局数据显示,由于新生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德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已从1991年的15%增至2023年的22%;老年人口抚养比则从2000年的26.5升至2023年的41.4,在发达经济体中仅次于日本(54.5)。人口结构变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而引入移民劳工又会激发社会矛盾。

  突破桎梏 唯有改革

  其次是投资萎缩。德国政府素来反对增加公共支出,其特有的“债务煞车”制度要求联邦政府不得为州政府举债、联邦政府的新增财务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35%。目前德国的公共投资规模仅占GDP的2.3%,较欧元区的水平低1个百分点,在发达经济体中属于倒数水平。

  人口老龄化叠加技术投资不足,极大削弱了德国的产品竞争力,政府也迟迟拿不出有效的应对方案,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可以动用的财力有限;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于市场干预抱有怀疑,国内无法推行强有力的产业政策。而经济乏力又成为了滋生民粹的温床,导致经营环境更加恶劣。

  过去德国是欧洲少有的、对中国存在贸易顺差的国家,每年顺差额大致在200亿美元左右,两国在此基础上保持着友好的双边关系。但随着德国制造业实力的快速下滑,中国对德贸易在2022年开始出现顺差,特别是在汽车产业,德企在华销售逐年走低的趋势很难逆转。 与此同时,德国国内关于“摆脱中国市场依赖”的声音不绝于耳,反华情绪愈发严重。

  德国新一届政府须意识到,当前经济症结并非是外部因素所造成,想要避免发展停滞抑或衰退风险,最关键的是要下决心达成结构性改革。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