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人民币债券不单稳定,而且回报吸引,这些都是中国国债成为外资吸纳对象的主要原因。
今年首两月日圆成为表现最佳的主要货币,兑美元累升约半成,反映日资加快从美元资产班师回朝。更重要的是,日资持续出现大手减持近年表现令人失望的美国国债,转买稳性高、回报吸引的人民币债券,其中中国国债成为主要吸纳对象。
美国特朗普政府落实向中国、加拿大、墨西哥加征关税,挑动大规模贸易战,加速资金从美元资产出逃。近期国际资金流向出现明显变化,一是DeepSeek大模型震撼全球科技界,引证中国科技进步,不让美国专美,资金乘势由高估值的美欧股市转投包括港股在内的亚洲股市。二是日圆汇价走势由弱转强,兑美元升破150关,企于149水平,见近3个月高位,导致日圆套现交易进一步拆仓,即沽出包括美国股债在内等金融资产,套取资金偿还日圆借贷,令美股、美债价格持续受压。
日圆套息拆仓 美元资产沽压增
值得留意的是,踏入2025年以来、美元资产价格进一步受压,美股、美债、美元同步走弱,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冲击全球,不得人心,削弱各国持有美元资产信心。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如期推进,又无理对中国再加征10%关税,并可能加大对华芯片业限制,但上述连串措施只会反损美国企业利益及产业发展,且遭遇报复性关税的打击,美元资产最终成为全球沽售对象,从标普指数、纳斯达克指数相继在年内由升转跌可以反映出来。
值得留意的是,特朗普表明不满日圆持续贬值,对美国不公平,看来日圆兑美元弱势将会逆转。其实,日本货币长期贬值不利自身投资及消费,近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升幅为3%,为16个月以来最高,有进一步加息需要,遏抑通胀之余,更有助支撑货币汇价回升。今年首两个月,日圆兑美元上升5%,成为表现最突出的非美元主要货币,市场增加押注日央行进一步加息,日本30年期国债息曾上升至2.37厘,为2008年10月以来最高,似乎投资者预期年内日本利率再加息一至两次,迫使日圆套息交易加快拆息,即沽出股债等金融资产,套现偿还日圆贷款,预期美债沽售压力持续加大。
人民币债券受捧 港金融受惠
美债祸不单行的是,近年愈来愈多日本资金钟情中国国债,一定程度增加美债沽压,出现沽美债转吸人民币债券的情况。据美国媒体报道,已有日本基金带头买入中国国债,相信起着牵引作用,吸引更多日资流入人民币债券市场,香港金融市场也将受惠其中。事实上,中国国债稳定性、回报率相较美国国债更加吸引,去年不计汇率因素的中国国债整体回报达9%,与近年美国国债平均回报普遍见红成强烈对比,难怪日本央行持续减持外汇储备中美债比重。去年12月日本再抛售273亿美元的美债,持仓降至1.06万亿美元,很快会跌破万亿美元大关。
美债务恐爆煲 须警惕黑天鹅
美债危机显现,全球投资信心不断下降。美国10年及30年期国债沽压颇大,近日债息续在4.5厘及4.3厘的高位徘徊。在高息环境持续下,美国出现债务爆煲的可能性愈来愈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发表家庭债务和信贷报告,去年第四季信贷拖欠率上升至3.6%,为2020年第二季以来最高,可见美国家庭无力还债问题逐步恶化,需提防债务黑天鹅。
美债危机四伏,已失却避险功能,包括日资在内的环球资金转投中国国债趋势将会持续,增强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