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报电子版
首页 > 财经 > 港股 > 正文

一点灵犀/提振消费需更有针对性\李灵修

2025-03-13 05:01:51大公报
字号
放大
标准
分享

  图:预计后续促消费措施的重心,会大力发展针对老年群体的“银发经济”及针对青年群体的“悦己经济”。\AI制图

  纵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提振消费”被放在极为突出的位置,亦提出要“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旨在制定出更加全面的促消费举措。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今年内循环的重要性将大幅提高。

  早在2023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把“有效需求不足”排在中国经济六大困难之首。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表示“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从增加居民收入作为切口,解除消费的后顾之忧。而今次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愈发明确,“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引发市场对于促消费政策的期待。

  消费结构显著分化

  作为全方位扩大消费的前提,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这一表述是在上个月召开的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中首次出现,“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和投资统计制度方法,优化全国服务消费统计制度,扩大投资统计抽样调查试点。”

  为什么中央政府要强调“全口径”的统计方式,这又与后续的促消费政策有什么关系呢?

  本专栏多次撰文指出,后疫情时代,内地消费结构出现显著分化,但未能有效在统计数据中显现出来。譬如,服务消费好于商品消费,却无法统计在社零数据中去。此外,限额以下消费(营收水平较低)好于限额以上消费,以及低线城市消费好于高线城市消费,这些分化造成了居民生活与统计数据之间的“温差”。

  具体来看,2024年1-11月,一线城市社零累计同比均值为-1.0%,而全国平均增速为3.5%。其中,北京、上海的社零累计同比均值分别为-6.7%、-1.3%,但在香港消费者帮衬之下,深圳“意外”录得1.5%的同比涨幅。

  大力发展悦己经济

  在一线城市中,高端餐饮受到的冲击又最大。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该市限额以上(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1.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88.8%。另外据餐饮行业平台红餐大数据,截至2024年7月21日,上海人均消费500元以上餐饮店的数量占比为0.59%,对比2023年5月10日减少了超过1400家。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烧烤摊、演唱会、奔县游、拆盲盒、黑悟空、《哪咤2》逐一成为这些年消费领域的爆点,从侧面反映内需并非全面回落,消费数据存在一定的“失真”。

  统计制度向“全口径”转变意味着,未来要将数字经济、文化消费、下沉市场纳入到政策制定的考量之中,通过打造高质量的消费供给、提升消费服务水平、重视消费者情绪价值,真正带动消费市场的回暖。

  麦肯锡2024年做过一个关于中国消费预期的调查。其中,消费预期最乐观的群体是58-65岁的中高收入银发阶层,以及25岁以下的Z世代;消费预期最悲观的群体是一二线城市的三四十岁的“千禧一代”。以此为参照系,预计后续促消费措施的重心,会在增加一线城市中年群体收入的同时,大力发展针对老年群体的“银发经济”及针对青年群体的“悦己经济”。

点击排行